陆林院士提醒: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持续二十年 | 抗疫
本文转自:上观
作者 | 陈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近日由“科创中国”与抖音联合打造的大型视频知识类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 , 主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专家组成员陆林教授指出 , 传染病的大流行 , 会使医务人员、感染者和大众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发病率可达20%以上 。截至2021年底 , 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全球增加了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 , 给人类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 , 而且这种影响至少将持续20年 。
近1/3被隔离人员
出现抑郁、焦虑、失眠
或急性应激反应 ,
怎样的心理是健康的?
陆林院士表示 , 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时 , 要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自主性、才能、代际关系、智力潜能和情感潜能的自我实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心理疾病有400多种 , 常见的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等 。其中 ,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较高 , 在我国是7%左右 , 部分欧美国家发病率超过10%;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在很多国家是15%左右 。20-30%的成人有睡眠障碍 , 其中15%需到医院进行治疗 。
据陆林院士介绍 , 2020年2月至3月间 , 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大众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显示 , 由传染病的大流行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在20%以上;很多患者虽然之后身体恢复了健康 , 但心理遭受了严重影响;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早晨的心情相对更不好 , 晚上则稍好一些 。
“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 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陆林院士特别指出 , 2020年初的调查显示 ,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约为24% , 失眠的发生率为23% , 明显高于疫情前 。而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 , 有一半就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发展而成的 , 例如遭受过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 。“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问题的预防 , 要从青少年开始 , 早发现、早干预 。”他呼吁 。
熬夜可能加剧不良情绪
如何维护好心理健康?
陆林院士提出了几点建议 。
首先 , 要及时识别心理问题的信号 。比如口腔溃疡、心慌心悸、胸闷憋气、胃胀胃痛、食欲下降等 , 都可能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的 。此外 , 压力大还可能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异常 , 如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情持续低落、兴趣减退、意志消沉…… 人们在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后 , 需及时采取行动适度控制以调整情绪 , 如进行休假、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等 , 从中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
【陆林院士提醒: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持续二十年 | 抗疫】此外 , 要规律作息 ,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饮食 , 坚持体育锻炼 。陆林院士建议:小学生每天要睡够10小时 , 中学生每天要睡够9小时 , 高中生每天要睡够8小时 , 成年人每晚12点前睡觉 , 不熬夜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良的情绪 , 可能睡一觉就过去了 , 这都是正常的 。熬夜的话 , 不良情绪可能变得越来越糟糕 。出现心理问题时 , 一定要及时就医 。” 他提醒说 , “很多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很好 , 比如抑郁症 , 百分之七八十都有很好的疗效 。”
推荐阅读
- 107岁“最长寿院士”的养生秘诀,只有10个字,听来获益匪浅
- 赏花拍照发圈,医生提醒:别忘了这件事
- 湖北省疾控专家提醒:集体办公场所 疫情防控莫大意
- “抗菌抗病毒”口罩网上有首 专家提醒:其有效性、安全性还有待研究
- 警惕肾脏病复发 医生提醒预防感冒不要运动过度
- 1个信号提醒你:当心脑梗!每天喝杯“提神醒脑茶”,护好脑血管
- 最新提醒!科学收取快递 做好健康防护
- 心梗发作“男女有别”?医生提醒:女性心梗更危险
- 明前螺蛳,赛过肥鹅!但专家提醒,有些人不能吃
- {科普进林区·健康生活}重要提醒:这4种病,3月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