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二 )


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文章图片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龙脉,中国第二长河,亚洲第二,世界第五。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中国、亚洲和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巨河,被誉为东南亚母亲河。
这三条主要河流流经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流域覆盖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长江总水量的四分之一来自三江源;黄河总水量的一半来自三江源;澜沧江-湄公河总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
该地区的雪山、冰川、河流、湖泊交织融合,共同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三江源高原湿地,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维护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干旱和沙漠土地太多,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一百多个城市严重缺水。长江、黄河、澜沧江支撑着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广大的东南亚地区。不保护好中国的三江源水塔,不仅会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还会威胁到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是世界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地区。追溯到岁月的深处,三江源原本是一个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居住的自然王国。在人类踏足之前,这个地区曾经是一个高原草甸地区,水生植物丰富,湖泊分散,野生动植物数量众多。那是原生态的净土。也是那些野生动植物的“极乐净土”,就像佛教净土宗的“八功德水”一样:“一是清,二是寒,三是得各种特胜善根,多有福报众生常乐。”。所谓众生,不只是指人,而是指天地万物。

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文章图片

三江源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山河交织,寒冷与火焰交织,高原上直射的阳光与呼啸的寒风交织,美景与绝望脆弱的生态交织。世界上没有这样绝对完美的对立统一。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多米诺效应。三江源虽然离大陆很远,山河之间也有很多屏障,但这里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全身。俗话说“三江源感冒,全国打喷嚏”,半个世纪以来,三江源不仅感冒了,而且病得很重,甚至是绝症。一些有良知的生态专家为此叫嚣:“三江源的自然生态急剧恶化,几乎达到几千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我一路追踪,亲眼看到寒冷缺氧的冻土层不断被人类撕裂,让走在这条路上的每一个人都惊叹于天险,人类的活动把天险推到了更危险的程度。从江河湖泊干涸、冻土融化、草原植被退化、高原鼠害泛滥到冰川雪崩,这些迹象都只是灾害的不同表现形式,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互不考虑,互不因果,从而形成导致黄河源区自然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形成随时处于崩溃状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追踪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这些灾难的幕后黑手是谁?

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文章图片

△作者陈启文(右)采访黄鹤源牧羊人(作者提供)
归根结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因素。说白了就是天灾人祸。
从自然原因来看,所谓的自然灾害,乍一看似乎是自然灾害,甚至是强加给人类的自然灾害,但实际上,自然灾害背后几乎都有人类的影子,人类是自然灾害的第一推动者。面对自然灾害,该系统的专家和非政府环保主义者高度一致地指出了罪魁祸首——全球变暖。气候变暖的原因非常复杂,人类难辞其咎。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煤和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加速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所谓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越来越热,直至处于高烧状态。三江源不仅是最敏感的温度计,也是直接的受害者。“温室效应”导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有的地方蒸发甚至是降水的十几倍,直接导致溪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的冰川和地下的冻土是三江源头的两座坚固的水库。气候变暖加速了冰川融化和冻土融化。多年冻土的发展不仅保护了三江源的水源,也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随着多年冻土退化,土地蓄水能力降低,有机质含量降低。三江源植被类型最终由沼泽草甸退化为沙质草地,由湿生植物演化为旱生植物,草层高度越来越短,植被覆盖度越来越低。目前,三江源地区90%以上的草地已不同程度退化,部分草地已成为次生裸地——灾害性黑土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