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四 )


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文章图片

△作者陈启文(左)收集黄河源头的风(作者提供)
比感冒更糟糕的是严重的高原反应。所谓高原反应,其实就是缺氧反应。除了海拔高度,纬度、地形、季节和植被覆盖度等许多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青藏高原,高海拔加高纬度,比高海拔低纬度的西藏更缺氧,而藏北高海拔加高纬度也比藏南高海拔低纬度缺氧。如果把藏北阿里狮泉河镇和马查里比,两地海拔是可以比的,但是马查里的含氧量比狮泉河低,低于正常值的一半。整个地方就像一个氧空洞。人怎么呼吸?很多去过玛多的朋友都学到了。那天晚上,我害怕大脑缺氧,心脏骤停。我一直用手捂着胸口,感觉好了一点,但是吐了好几次。住我隔壁的一个东北大汉更恐怖。他一直流鼻血,这也是高原反应的典型症状。但是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流鼻血的。太吓人了。那两个鼻孔好像是通向血管的水龙头,被两坨纸堵住了,停不下来。马多直接把这个人还原成原来的模样。他惊恐地喊救命:“结束了,结束了,我快结束了,救命!”这绝望的叫声吸引了小旅馆的老板娘。老板娘拿着黄油灯的时候,看到被子床单上都是血。不管人们的生活如何,她仍然要补偿这个充满血泪的可怜人。
那天晚上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当一缕曙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时,我意识到我还活着。
过了几年,Machari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我还记得整个县城是个丁字路口,以路为街。在布满灰尘的街道两旁,有参差不齐的斑驳房屋。许多房子建于20世纪70年代。墙壁、门窗都裂开了,电线杂乱无章。街上没有树或红绿灯。牦牛、绵羊、藏狗满大街跑,一不小心就踩到一脚牛羊屎。马查里只有1000多人。在我住的沿海小镇,一栋楼足够容纳整个马查里的人口。今天,马查里从一条丁字街延伸到南街、东街、滨河路和建设路。以前是T型路口,现在有几个路口,有斑马线,有红绿灯,有太阳能路灯。这里人缘比以前旺多了。第一,游客越来越多。第二,近年来,很多牧民成为生态移民,先后迁入马查里新村、河源社区等新移民村。我觉得,就是把玛多县的全部人口迁到马查里,不多,只有一万多,我们小区可以容纳。

中华水塔 天上的玛多|《中华水塔》(选粹)


文章图片

△马都县马查里镇
人类在描述玛多时,只能频繁使用极限词。这是生态环境最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最差的地方。不过马铎也有自己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黄河源头,既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最北端的黄河源头区域。玛多县占地25000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被列入自然保护区。那些来玛多的游客都是来黄河源头的。过去几年,这里的条件各方面都很差。那些游客很快就来看了,很快就离开了。许多游客看到它时非常失望。唉,有什么好玩的?马铎人现在逐渐明白,自然风光从来都不是纯粹的风景,风景也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对于玛多人来说,就是如何将黄河源头的自然生态文化、藏族文化、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才能留住游客的脚步。为此,玛多近年来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情的商业街,修建了充满浓郁藏族风情的酒店、餐厅和藏乐。玛多县黄河源民间歌舞团还专门编排了在格萨尔文化广场演出的民族风情歌舞剧《岭乡玛多》。玛多是格萨尔文化的发源地,这也是玛多在历史上的文化优势。以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主题,玛多在县城东部的藏族国王景山,建起了5万多平方米的“灵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对玛多人来说,是一件大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