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同人文 司艳平青春语文同质同人群文研究——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千古一爱苏东坡
——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诗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公元1091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目标定位:
1.结合相关注释和工具书,读对字音,注意停连,有感情诵读。
2.通过“比较求异”的思维方式,深入领悟东坡词作的魅力,将人感悟寄托于物象表达。
3.倾听苏轼的生命感言,感受苏轼词作巨大的精神张力和生命华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男人,他被称作国民男神,无数女子发出嫁人就要嫁给他的深情告白。他是艺术全才,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律;他是生活高手,独制各色美食,开创瑜伽健身;他是天真赤子,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贩夫走卒。他是谁?他就是千古一爱的苏东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关于苏轼的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送钱穆父》,去倾听东坡可爱可敬的灵魂回响。

元宋同人文 司艳平青春语文同质同人群文研究——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文章图片

二、一读东坡,纵观其情
屏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学生活动:
1.诵读、轮读、赛读、比读,疏通诗意,理解诗情。
2.读完这三首词,你认为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由此,你发现东坡词作最动人的地方是什么?
明确:共同点在于都是来自于对兄弟、友人的情感底座,第一首在于怀念子由,第二首在于劝勉友人,第三首在于惜别友人,苏轼词作里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他对亲人、对朋友都付诸真诚浓厚的情意,任是有情才动人。
共同点在于三首词作都有深沉的人生感悟,都有通透的人生了悟,都有旷达的潇洒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