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璐 灼见 宗良、郑璐:需高度重视人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
人口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之一,也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一直保持较低的增长率,2020年人口为14.12亿,年均增长率为0.53%。但从结构上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结构改善,城镇化率明显超出预期。从短期来看,人口仍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将面临人口总量的拐点和老龄化、少子化的压力。要高度重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人口仍然可以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存在明显的隐忧,但有利的结构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一是总人口超预期,保持低速增长,确保劳动力存量相对充足。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全国总人口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总人口超过了此前市场的悲观预期。目前,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在9亿的规模,保障了相对较大的劳动力资源。虽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阶段即将结束,总人口的转折点即将到来,增量形势严峻,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人口仍将处于增长通道。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改革措施取得积极成效。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有2.1836亿。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从8930人增加到15467人,文盲率从4.08%下降到2.67%。实施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逐步取得积极成效。一方面,劳动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说明我国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过渡阶段,这抵消了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发展压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改革措施取得的积极成效,也为后续产业结构升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历史性转变。
三是城镇化率远高于预期,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比例提高14.2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占比从17.92%提高到63.89%。由于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与2010年相比,分离户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分离户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进一步快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群聚集。事实上,通过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了经济在“涨与跌”中的整体增长,起到了一些“移民国家”发展经济的作用。
四是性别结构不断改善。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111.3,比2010年下降6.8,说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在不断改善。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正视人口生存挑战
这次人口普查揭示了中国人口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问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表现为“少生”“老龄化”。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虽然儿童人口比例有所回升,但仍然偏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一是“少生孩子”。出生人数和出生率急剧下降。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低于2019年估算值和2010年人口普查调整值。2020年中国总生育率为1.3,高于2010年的1.2,但低于2.1的代际更替均衡生育率。较低的总生育率不仅会使未来总人口下降更快,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降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提高老年人的抚养比。2020年平均每户人口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出生人口下降,总人口迎来拐点,单纯依靠人口红利难以维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