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怎么理解行有余力则学文( 二 )
文章图片
04
基于对文学的不同态度,它演变成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
有一种人,把文学看成是一种狭隘的文字和艺术,投入其中一辈子,把提高认知作为唯一的知识。结果,我学会了做一个书呆子,除了一本满是旧书的书,没有太大的可取之处。这种人是学者。历史上和当今社会都有很多这样的人。
也有一种人,把文学作为正义的入口,按照文本赋予的方向亲自去执行,试图去理解文学讲不出的细微之处或与时俱进,从而掌握智慧。这种人就是知行合一的真儒。他们坚持“信书不如无书”的信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成就大事。王阳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文章图片
05
在两次不同的对话中,我们谈到了学与做、学与思的关系。
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王阳明之前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学、问、思、辨、行,都是各种功夫和学问。
他说学完了,难免有不懂的地方,要问;问完了,会不合理,所以想想;经过思考,还是有问题,一定要分析;辨析后得出的道理,必须在行内实践,才能充分把握。因此,简单的研究汉字包括五种功夫,包括动作和思想。
既然学、问、思、辨、行合在一起只是一个功夫,为什么孔子还要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分开,让人产生误解?按照王阳明的说法,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人只认识到学习事物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喜欢思考,总是在那里思考空,以为自己能想出大道理,结果却只能证明是妄想。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每天盲目行动,做出傻事,却很少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和谐。最后,他们只能犯很多错误。为了纠正这些人,孔子不得不对症下药。对于学习真知识的人来说,这五种功夫没必要特别在意,一个字的学习包括全部。
文章图片
06
一般来说,学、问、思、辨、行可以分为两类。前四种功夫属于知的范畴,后一种功夫属于行的范畴。一个人要想掌握真正的智慧,就必须突破知识与行动的界限,达到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当然,每个人的资质和喜好都不一样。对于学习,有的人擅长简单的认知——学习、提问、思考、辨别,有的人则更擅长简单的工作——OK,这是没问题的,只要最终连接起来。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是“自以为是”还是“不言而喻”,最终都能收获真正的智慧。
也就是说,做事要针对学道理,学道理要针对做事。无论选择切入哪个洞,都要实现知行合一。否则,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不完整,真理也就不完整。
文章图片
07
做事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做事。
进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用道而行道,都要做到知行合一。
这是王阳明解读《论语》时的一贯观点。
附录:传记295
黄问:“‘学文’是学这个道理用的东西,但它的意思是‘有余力,必学文’,这似乎不一致。”
王先生说:“诗书六艺,皆是天作之发现,言无不尽。
考《诗》《书》六艺,皆故学存此义也,别尤见于事为方为耳。“不遗余力学文学”只是“在文学中学会的”。"
或者问“学而不思”。
他说:“就此而言,思考意味着学习。如果你对学习有疑问,你必须考虑一下。那些‘思而不学’的人,被这样的人罩着,他们只挂空去思考,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身体和精神上运用自己的力量,从而去学习和拯救这个道理。思考和学习是两件事,所以有一种“无知”和“危险”的疾病。其实思考只是思考你学到了什么。这不是两件事。”
推荐阅读
- 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是怎样的体验?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夫妻“小别重逢”过后,男人会有这两个表现
- 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都有哪些表现?
- 为什么有些女人不肯承认老公还爱自己?
- 天秤座男人如果有这几种表现,那说明他是想玩一玩
- 速看!健康宝如遇此类弹窗,可能跟您的核酸检测证明有关
- 和平精英和菜鸟都有哪些表现,从几个方面就可以判定此人是否厉害
- 王者荣耀:逆风局除了依靠团队协作,王昭君还有3个法师
- “大寒”亦暖,欧乐堡动物御寒过冬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