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明 织金杨家马店和织金马帮( 二 )


马必须有领头的马。大篷车里的领头马不仅高大,而且雄壮。领头的马走在骑兵前面,头上戴着一朵羊毛制成的大红花,头前挂着一个大铃铛,头侧挂着一对小铃铛。走在路上,一路叮当作响。
这条路真的是马的路,用石头铺成。铁蹄踩在上面,嘎吱嘎吱响。
除了驮货的马鞍,骑兵的屁股上还绑着一根带球的绳子,叫做“驴珠”。驴珠与下一匹马的缰绳系在一起,骑兵就成了整齐的队形。每三匹马就有一匹马负责。
在带领商队穿越全国的过程中,杨少华还学会了疗马的看家本领。他通过牙齿知道自己的年龄,看病灶,诊断,治疗,是商队的专家。这也为他以后的生活解决了问题。
事实上,商队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旅途的艰辛,还有与屠夫和路匪的遭遇。路匪有很多种,有小的,有大的,有刀有枪的。小股和持刀人好对付,有枪的就麻烦了。此外,还有一些人来到黑暗中,比如开黑店配药的人和使用美人计的人。因为长时间不在家,我不得不在孤独的旅途中唱民歌来解闷。织金民歌有土味,不乏低俗撩人的情歌。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舒服,你的马友会写歌取乐。遇到开朗的女人,你会唱歌;害羞的女人,在骂声出来之前,她看到马尔科扬鞭而去,身后留下一串蹄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商队里的人已经把自己训练得冷酷、凶狠、放荡。
因为杨少华和织金警察队长曾邵晨关系不错,曾邵晨派了几支枪跟着杨少华的商队。当时王守玉家做黄金的商队也有几把枪,都是他自己的。由此可见,枪支是民国时期保护商队安全的最好武器。
即使有枪,我们也不能完全保护商队的安全。杨家一家在云南曲靖的时候,被抢了一次,什么都被抢了。
杨少华
陈经营的杨家马店,有南来北往的客人,人物各异。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他也学会了“大白菜”的巧妙搞笑的笑技,让客人得到一种消除疲劳的放松和乐趣。杨少华也是来到这里居住的商队客人。在住宿的过程中,她爱上了这个美丽又风趣的女老板。
20世纪50年代后,陈、被赶出杨家马店,改为国营“红旗旅社”。陈后来回到红旗饭店工作,而只能回到出生地邢岫田,以养牛养马为生。
民国以前,马是织金的主要交通工具,马匹只能交给商队运送大量货物。织金商队主要集中在南北门,北门马店商队最多。大部分商队工人来自该县周围的农民。
【刘玉明 织金杨家马店和织金马帮】商队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后解散,但织金的交通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镇村之间的交通仍然需要人来驮马,这种情况至少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