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豆包,我妈用了50年才拼凑的如此完美

“日子要像做黏豆包 , 耐住性子慢慢地揉搓”
小年一过 , 我妈有些犯愁 , 老太太的身体明显不如头几年 , 她担心着今年过年的嚼沽(东北话:好吃的东西)该如何制备 。张小鱼进门时 , 她正带着老花镜盘腿坐在床上 , 手里摊开着一张纸 , 上面写着她往年必须准备的几大样:皮冻、套扣、萝卜丝丸子、猪蹄爪和酱牛肉 , 这几样都是要年前炸制或腌制出来 , 过年来亲戚时只要改改刀 , 便是一道道好吃的菜肴 。
老太太在酱牛肉三个字的下面花了个扁圆 , 从边缘弯曲着打了四五条线通往中心的大大黑点 。开始还以为她画了个风扇 , 老太太立马不乐意了 , “豆包 , 黏豆包 , 啥眼神?这都看不出来 , 我是不是养了个白吃饭的傻闺女!”
原来是老太太不会写“黏”字啊 , 张小鱼赶紧做垂涎之状 , “哇呜 , 傻也是被我妈的黏豆包馋的 。”
黏豆包是我妈比较拿手的一种嚼沽 , 过年前她都要蒸上几大蒸锅 , 然后整齐码在盖帘上放到零下十几度的室外速冻 。这几年老太太的身体不太好 , 而做黏豆包又费时费力 , 张小鱼已经又四五年没吃到这美食了 。亲戚来拜年时也总跟我妈念叨 , “老想吃您做的黏豆包嘞 , 想那种粘牙 , 想那种软滑 , 都想了一年喽 , 可惜啊 , 可惜!”
黏豆包,我妈用了50年才拼凑的如此完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黏豆包做起来之所以麻烦 , 主要是在食材的准备上 , 大黄米面这些年很少见 , 它不是北方平常食用的一种粮食 , 卖粮的商店极少进货 。再一个是和面发酵过程复杂 , 大黄米面和白面的配比一定要精准 , 且发酵时长要拿捏的恰到好处 。张小鱼最佩服老太太的也是这点 , 她不用掀开盖帘看面膨胀的程度 , 而是溜着盆边眯着眼用鼻子闻 , “嗯嗯 , 再有二十分钟就好了 。”
通过精确的面的配比和准确的发酵过程做出的黏豆包 , 在二次蒸热时外形才能依旧保持原有的坚挺 , 又不影响吃起来的滑滑的细腻 。这工夫绝非是能学到手的 , 那是用岁月堆积出来的 , 一年拼出黏豆包的一角 , 我妈足足用了50年才拼凑的如此完美 。
发酵的面待发出微微的酸味 , 面的准备只不过才进行了一半 , 接下来是特累人的揉面过程 。这一步关系着整个粘豆包制作的成功与否 , 也关系到口味和色泽 , 所以对揉面人的要求较高 。揉面一般是家里相貌较好 , 性格温和 , 善良的人 。据说这样揉出的面就如其人 , 入口细滑 , 带有丝丝甜意 , 色泽金黄 。
所以张小鱼一直就没这个揉面的机会 , 甚至凑在一旁看热闹时我妈总说 , “喂喂 , 你离我远点 , 面都被你带酸了 。”
被赶跑的张小鱼溜到一边偷吃豆沙馅 , 一勺一口 , 嗯~真是香甜!
黏豆包,我妈用了50年才拼凑的如此完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豆沙馅是红小豆豆煮熟制成 , 煮的时候要小火慢闷 , 千万不可破皮 , 否则水分会过大 。煮熟的红小豆干了或者稀了 , 都意味着馅料的失败 。煮好的红小豆控净水 , 放入适量的细沙糖 , 捣成豆沙酱 , 攥成核头大的馅团 , 备用 。
揉好的面还要醒上十几分钟 , 接下来的过程就比较简单了 , 豆沙馅包进厚度适中的面皮里 , 上笼屉大火蒸二十分钟 。关火 , 掀开锅盖 , 一锅黏豆包就带着热气腾腾地做好了 。
黏豆包,我妈用了50年才拼凑的如此完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