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战略关系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唇齿相依。可以说在地缘政治史上,但凡朝鲜半岛有点风吹草动,中国都有可能卷入其中,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相关战争,比如,1400多年前的隋唐东征,两朝四天子前后用兵十余次,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和政权都卷入其中;又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壬辰援朝抗倭战争,自1588年打到1598年;近代还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如果不从大历史角度来分析,说不清楚朝鲜半岛和中国密切的战略关系。
【朝鲜半岛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战略关系】1.从二分法和三段论看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
中国和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关系与东北亚地缘结构有关,这可以用地缘政治学二分法和三段论去理解。
地缘政治的二分法是政治地理观察。地缘政治研究大师麦金德提出了陆海地缘政治研究的二分法,认为欧亚大陆是世界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是一个“大陆岛”,形成了三层地缘政治结构,即“海洋世界”的枢纽带、边缘带和外新月带。欧亚大陆从蒙古高原到东欧地区是古代游牧民族横行的通道和根据地,即“枢纽地带”或“心脏地带”。古代草原帝国经常进攻大陆沿岸的“边缘地带”,而外新月地带则是海上强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三者形成同心圆结构。麦金德还使用了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概念。1943年,他发表了论文《周围的世界与赢得和平》,动态修正了心脏地带的范围。二战后期,美国Speakman吸收了麦金德理论的精髓,提出边缘区控制权的战略价值不亚于大陆内部的枢纽区,谁控制了边缘区,谁就能占据战略优势。斯皮克曼坚持麦金德提出的权力二分法和海、陆、边的地理三段论。麦金德非常重视“中心地带”,而斯皮克曼更关注边缘地带。
以地缘政治经典理论来看,东北亚的政治地理结构也可划分为三部分:朝鲜半岛周边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外侧是海陆过渡地带,具有边缘地带的特征;处于第一岛链的日本是岛国,海洋地带;而中国和西伯利亚属于大陆地带。俄罗斯和美国作为海陆大国是近代才出现在东北亚的,之前西伯利亚近乎权力真空。三种地带的关系要动态的在具体的空间条件中理解。古代中国统一王朝在初创和强盛时期,一旦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控制东北地区后,就屏蔽或替代了源自心脏地带并称雄边缘地带的游牧民族大陆强国角色,结果以边缘地带强国的身份填充了大陆强国的位置。因此,在古代东北亚,中国王朝控制的大陆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三个部分常常构成了大陆地带、海洋地带及中间地带三段不同地理区域。在古代,由于大陆地带的权威更具领导力量,因此维持地区地缘结构平衡的原理首要在于构建中间地带和大陆地带的友好关系,一旦发生国际冲突,恢复和平的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近代,海上力量突显,海陆不同力量之间的平衡或和平相处成为维持地缘平衡和地区和平的要素。东北亚地区的海陆过渡地带或是说边缘地带在朝鲜半岛,这是东北亚的战略重心。
第二,海洋控制权——朝鲜半岛的重要战略价值
正如海权论之父马汉说的:“世界前进的速度和方向主要由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所决定,除此以外,动力的作用下,这种原始素材逐渐被编织到历史之中。”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和海洋环境决定了地缘结构的特性,即制海权在周边具有重要性。
东北亚的战略重心位于朝鲜半岛边缘及其邻近海域,而这一重心的内部枢纽位于半岛西南部及其周边的黄海和马海峡。半岛多山少平原,山地丘陵约占三分之二,山地多集中在日本海东岸。半岛北部和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和南部山坡平缓,形成小平原和低地。半岛两边的水温也不一样。日本海更冷,港口条件差。黄海东侧海水温暖,有不冻港。因此,良港和下游盆地集中在西部海岸线,尤其是半岛西南部的海岸带。例如,釜山是韩国最大的港口,而现代半岛的南部和西南部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金雄河口的仁川是现代朝鲜西海岸最大的港口,与山东和辽宁隔海相望。历史上,朝鲜通过仁川与清朝通商,660年,苏指挥的唐朝远征军从仁川登陆,比麦克阿瑟1290年发动的仁川登陆还要早。历史上朝鲜半岛日本海沿岸登陆战极少,两栖战争总是集中在半岛南部靠近黄海东海一侧和通往马海峡的良港;在日本海沿岸发动登陆战,将面临悬崖和高山的阻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