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那老太婆可凶了”、与人不打不相识……苏秀和上译厂同事故事多( 二 )


我的“理发师”
我的头发又细又软 , 就是再高明的理发师也很难做出漂亮的发型来 。在万航渡路618号大院时 , 门卫室后面有间小屋 , 工会请来个剃头师傅 , 不收他房租和水电费 。所以 , 无论男女 , 剪一个头只要一毛五分钱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他那里剪头发 。
1976年 , 我们厂搬到永嘉路 , 这项福利便没了 。
20世纪70年代末 , 文化部恢复给各类电影颁奖的传统 。有一年 , 上译厂两部影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和《追捕》获得“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是我担任译制导演的 , 《追捕》是毕克主配的 , 于是就由我们两人作为代表去北京领奖了 。大家说:“要去北京了 , 去做个头发吧 , 把自己收拾得精神点 。”做了头发是比平时显得有型 。但是坐了两个多小时飞机 , 下了飞机 , 风一吹 , 那好看的发型便也被风吹走了 。从此 , 我就再也不去理发店了 。
刘惠英说:“以后我给你剪吧 。”她是我们录音组的话筒员 , 此后 , 她就成了我的专职“理发师” 。
那时 , 我们老厂还在用磁带录音 。大家共用一个话筒 , 谁说话就对准谁 , 同时还要顾及画面上说话人的远近景 。话筒员的工作看似简单 , 其实他们得记住每个演员说话的顺序、台词的长短……我看到刘惠英身旁 , 放了一个乐谱架子 , 上面放了一本翻开的剧本 , 上面画满了各种记号 , 原来是她做的准备工作 。这使我深感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很重要 。
也许是我对他们工作的重视 , 拉近了我俩之间的关系 。刘惠英知道我不会烧菜 , 她烧了别样的小菜 , 会夹一筷子到我碗里……
我的同事们 , 我可爱的兄弟姐妹 , 我永远不会忘记大家 。
被称“那老太婆可凶了”、与人不打不相识……苏秀和上译厂同事故事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秀照片 董天晔 摄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秀(前排左三)和上译厂小伙伴们 资料图片
来源:上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