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为何有毒

【蜂蜜为何有毒】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揭示了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作用机制 。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和中毒人群的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
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山区长期以来存在因食用蜂蜜而引发的群体性中毒事件,并导致多人死亡 。蜂蜜中毒事件不仅危害了蜂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严重阻碍了蜂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成为我国南方部分贫困地区发展中蜂产业的“拦路虎” 。
为摸清我国蜂蜜中毒的高风险地区和季节,该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毒蜜源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钩吻是导致我国华南地区蜂蜜中毒的重要有毒蜜源植物之一 。为了探究钩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采用先进技术对钩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从中识别和鉴定出了4种钩吻生物碱,其中新发现的化合物14-羟基钩吻素己占到总生物碱的90%以上,是钩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关键化合物 。
随后,该研究系统地开展了该化合物在模式动物中的急性毒性、毒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和毒性作用机制等研究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剧毒性化合物,其半数致死剂量为0.125毫克/千克(体重);在机体内易于吸收且发生了广泛的代谢,生成众多代谢产物,而γ-氨基丁酸是其关键的毒性作用靶点 。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食用含钩吻蜂蜜中毒后的救治措施提供参考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