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团 现代文学社团总结

1920年代
1.文学研究协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创办于1921年1月,发起人包括沈雁冰等人,他们积极倡导以《小说月报》为基础的文学革命。它的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应该诚实地表达生活,尤其是描述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比如叶圣陶的《倪焕之》和冰心的《超人》,都是对现实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深刻地分析和展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成为这一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作。
2.语言学会
语丝社以语丝周刊命名。《语丝》创刊于1924年,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出版杂感、短评、小品等。虽然同事们的思想和艺术观念不同,但仍然形成了“丝绸风格”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风格是:推陈出新,纵情畅谈,论古今,和谐杂糅,简洁明快,不拘一格。其中,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与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清雅杂文构成了散文创作的两大门类,对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社团 现代文学社团总结


文章图片

3.沈钟社
沈重学会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文学学会。杨辉、陈、陈香河、冯至四位文艺青年感受到了德国戏剧家霍特曼的儿童剧《沈重》的启蒙。艺术上的成功在于不屈不挠的精神,沈重学会是由北京出版的《沈重周刊》组建的。沈钟社作家朴实悲凉的文学创作和对外国文学的广泛译介,显示出自己的成就和特色。在创作上,反抗精神压迫,追求精致简约的风格是沈重学会作家艺术创作的突出特点,其中《沈重》杂志和《沈重系列》体现了他们的成就。在翻译和介绍方面,沈忠实翻译了俄罗斯、欧洲和美国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助于拓展文学的艺术视野。冯至是沈重学会最有影响和最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代表作有《蛇》,发表的诗歌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
4.新月学校
心悦学会1923年在北京成立,1927年春活动迁至上海,1933年结束。其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来创办了《诗歌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特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散文诗所体现的散文文化倾向,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是审美的,但对当时新诗艺术技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告别剑桥》《幸福的雪花》《闻一多的死水》等。都是新月派的优秀作品。
5.象征主义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主义学派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诗人的影响,象征诗人强调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瞬间错觉。象征主义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将诗歌视为视觉艺术,这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不同。象征主义诗歌作品的特点是“观念的奇怪联系”,即一个部分和一个观念可以理解,但组合起来的意义很难理解。他们注重隐喻,但他们太难以捉摸。李金发1925年至1927年发表的《小雨》和《为幸福歌唱》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6.地方文学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一批贴近乡村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受到鲁迅的影响,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以农民苦难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鲁迅后来给“乡土小说”下了定义。他在《新文学系列与小说二序》中认为:“凡是在北京用笔写胸的人,无论他自称主观地还是客观地使用,往往都是乡土文学。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他是华侨文学的作者。”乡土文学是在“为了生活”这一文学命题的影响和发展下产生的。在寻找生命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作家们关注最受压迫的农民问题,深刻地表现了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小产权人的没落和没落。代表作家有:王的《累》、徐的《疯女人》、王鲁彦的《菊英结婚》、彭的《鼓励》、台静农的《田》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