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图 米友仁《潇湘图》小考( 三 )


明清潇湘图的收藏顺序清晰。本卷由项、、董其昌、在沈周题字时收藏。由王永宁、安奇入清,后入清,清末赴罗文彬。它由周获得,最后进入上海博物馆。在宋元的收藏过程中,可以从卷内的铭文和印章中找到线索。《潇湘图》是米友仁为左大公所作,关注后记中提到“功业有所成,改天再显”,朱也说“关米公今为左侯剧作横卷”,所以左大公应该是《潇湘图》的第一个收藏者。朱的铭文就在上面提到的第二条时间线上,所以即使卷后的铭文是由两个米卷框住的,这两个米卷也是左大公的。宋后记,元代人“齐县观陈春草堂”,是元代收藏家陈彦廉的堂名。陈艳莲与张深、王毅交往密切。从前面对印章的分析来看,张炎和陆友仁都收藏过潇湘图。明初,王逸呼吁用布修元史,入明后应使用“布施石”印章,而王逸大致在明初就收集了《潇湘图》。
此外,潇湘图的传播在一些文献中隐约可见。比如清代方以智《浮山集》第七卷中,“跋小米云山为童闲”提到:“去见龚鸿图,可得楚山清晓,有朱子、、游茂、钱。很难知道侍郎自己的话题,是夜雨,然后是烟的黎明。”龚鸿图是明末马旭的一个姓氏。朱、洪、游、钱的《楚小图》集,可能就是本卷的《潇湘图》。
图12《潇湘图》与复印件对比
图12《云山之意》与复印件对比
图12《迷飞云山从书卷归并》与复印件对比
《潇湘图》的相关版本也值得商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友仁《云山德志》与《潇湘图》有很大的图像联系,可能是本卷临摹。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又收藏了一本《米芾云山与自书卷》,与《云山之意》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笔墨更差,所以是赝品。对比潇湘图可以看到,上面两张图的主体部分是潇湘图左侧的一个剖面,山峰、城楼、房屋的布局点基本一致。但《潇湘图》的笔墨更符合小米风格,画面信息比以上两本书更丰富、更细致。
图13复制对比中同一部分的“潇湘图”
图13复制比较中云山意图的相同部分
图13《芈飞云山合并自书卷》中同一部分的文案对比
《潇湘图》可能是《书卷》中《云山之意》和《芈飞·云山集成》的鼻祖,但两部图的特点与原《潇湘图》有较大偏差。《云山之意》并不是直接从潇湘图中抄来的,在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书。朱家溍的《米与粟》中也提到了另一本《云山之意》的赝品,为包利有益无益之学所记载,曾为冯公渡所藏,现已失传。
五个总结
【潇湘图 米友仁《潇湘图》小考】本文对《潇湘图》的画、跋、印、录进行了考证。卷后宋人后记共29字,应来自两三部米卷铭文的装裱,集结时间下限在元末明初。至于交地顺序,宋元明初《潇湘图》由左大公、张炎、陈彦廉、王逸等收藏,沈周题写时归张仲甫所有。后来,乾隆年间入清,清末经项、董其昌、、王永宁、安奇等得之,罗氏镇守滇南后曾数次上下。版本方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云山之意》和《米芾云山书卷》应从本卷复制,而《潇湘图》的复制演变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