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包先生 一个河北农民 靠买卖旧货成收藏大家

刘传俊,中国古代文房收藏家。
来自河北沧州,从小就是农民。
因为家境贫苦,
无法完成高中学业。
90年代,他就开始四处收旧货,
作者:王
《明式家具研究》为自学基础,
17岁那年就赚进了百倍利润。17岁时,我赚了100倍的利润。
在古代家具的买卖过程中,
文房用具,比如笔筒、镇尺等,
它经常作为附属品,
刘传俊不自觉地越收越多,
从2000年开始,系统收集。
至今已超过500件。


为了弄清楚文房藏品的来龙去脉,
刘传君花了十年时间做研究。
今年出版了《文房》一书,
我为每一件藏品制作了一张“身份证”。
社科院考古系教授杨泓、
收藏家马未都称赞他。
“文房不仅是笔、墨、纸、砚,
但是中国的文化体系,
把文房文化传承下去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自述 刘传俊 编辑 白汶平自述刘传军编辑白文平

我叫刘传俊,是个藏家,也是个生意人。
90年代初,我开始从事古典家具的生意;大约在2000年,一个系统的自习室收藏开始了,大约有500个收藏。
我花了10年去探究每件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逐一给它们拍照、编列成册,算是藏家中的研究者吧!
自习室的面积都比较小,大部分都是小房间,不会占用太多空的房间。我在家里收集了一些。
另外在北京三环租了间带院的房子叫“可园”,专门放我喜欢的家具和藏品,平时我一个人待着,也会招待朋友一块喝茶聊天,是我的一个精神家园。
被迫高中肄业,眼泪滴到纸上湿透了
我老家在沧州农村,小时候很穷。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打零工养家。
读高中的时候,外祖母正好住院,我交不出20块钱的学杂费,没有办法完成我的高中学业,当时我眼泪都快下来……
我回到学校,卷起书和被褥,放在自行车后面。回家前,我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纸上了。我说我要挣钱,挣完学费回来完成学业。
刘传俊青年时期
古代家具是通过运河从南方运到北方的,我们的地区就在运河岸边。
以前沧州、河间、静海、大城这一带出过很多宦官,他们的亲戚也会留下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村子很多老前辈,农闲的时候就会去收购旧的瓷器、瓶子、罐子再转卖。
第一年,我骑着家里唯一的自行车,出去收集家具。没人带我一起去。结果不到一年,我就给家人赔了5000元空。
我只好又去打工,挣了钱我也没马上还债,又偷偷地去收旧家具。
王主编的明式家具研究
我们村里有一本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大家复印了看,之后就按图索骥了,开始对古典家具、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有清晰的思路,凭书上的图案,线图,去收家具。
1992年,我17岁的时候,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件贵重的家具。当时是在陕西省的县城。买的时候花了260元,卖了2.4万,差不多是利润的100倍。
后来,我想挣更多的钱,所以我没有回去高中读书。



刘传军《自习室》
花10年找资料、研究
拿市场上第一个“百万笔筒”来说
刚开始我的收藏其实是被动的。
当我购买和收集这些明清家具时,会有一些小的木制书房,如笔筒、尺子和小木制万文。
这种东西当时不值钱,我不还价买东西,对方还会送给我,就是我们说的“搭头”。
那时候收藏小东西不被重视,因为一文不值,所以保存了下来,后来越来越多。到了2000年,开始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
比如同类的、造型相似的、材质一致的东西,我会选择几件好的留下,其他的就会卖掉。等于是把数量减少,但把质量提高了,所以我的收藏是滚动式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