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凡 你只知杨振宁翁帆“一树梨花压海棠”,却不晓“愁似鳏鱼知夜永”

堪称中国词坛“影帝”的宋代诗人张先,是个风流才子,80岁的时候还娶了个18岁的小娇妾。
苏轼还因此赠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没成想,过了五年,张先又娶了一个少女,那时他已经85岁。苏轼又赠诗“祝贺”: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先回诗人为自己辩解:“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争春忙。”意思是说,我像一条孤单的鱼一样,娶妾只为有个伴儿,哪还有精力像年轻小伙子那样做那些风流之事。
16年前,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82岁的时候也迎娶了小54岁的翁帆。消息一出,大众哗然。有人说杨振宁“老牛吃嫩草”,翁帆“贪图名利”。
那时候年轻,@杰阅轩也觉得不理解:杨振宁,明明是入了半截黄土、只剩下一头梨花的老头子,怎么能祸害年轻貌美还有点才华的年轻女子?翁帆,明明年轻貌美,还是英文专业研究生,未来一片光明,为什么要自毁前程呢?
直到16年过去,@杰阅轩君已经从一个感情小白,变成一个已婚的中年人;直到看到如今杨振宁和翁帆的手依然紧紧握在一起,才明白:原来杨翁恋正是柏拉图所说的精神恋爱。只不过人们为它披上了世俗的外衣罢了。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主要有三个特点。
柏拉图式爱情的第一个特点:理想浪漫的爱情观。
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可以说是很浪漫的。
1995年,汕头大学为了获得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资格,决定举办一场号称21世纪声势浩大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这次大会由李嘉诚财团出资。
既然是华人物理学大会,又要把动作搞大,邀请杨振宁那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李嘉诚及校董会,根据杨振宁等美国著名教授的时间,将物理学大会定于1995年的8月上旬。
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本就是大人物,由什么样的人来接待,那得经过研究和考察。经过研究和考察,接待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的任务,落到了汕大大学英语系一年级的小女生身上。这个小女生就是翁帆。
翁帆文静、清秀,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还带着点文艺气质的柔美。杨振宁夫妇从5日到8日,一共在汕头呆了4天,翁帆对她们的照顾细致入微,深得杨振宁夫妇喜爱。
翁帆也不是一般人,闲聊期间,还向杨夫妇大厅如何办理去美国留学及担保等事情。
杨夫人杜致礼感觉翁帆跟自己年轻的时候颇为相似,就笑着说:
“好啊,哪天小翁来我们纽约大学读比较文学之类的学位时,我们可以帮你写推荐信。不过,我建议最好还是在国内先把本科课程学完,像振宁一样,研究生阶段再来我们美国读书,比较合适。”
就这样,大会结束后,杨振宁夫妇回了美国,小翁继续读大学、毕业,23岁时和一个香港人谈了恋爱,24岁结了婚。两年后,因为性格、价值观等不同,两人离了婚,小翁变身翁女士。
离婚的翁帆经历了婚姻的挫败,决定回归到最初的地方寻找慰藉:英美文学中的浪漫情愫。于是她考研,成了广东外语与外贸大学翻译系的一名研究生。
2003的一天,还在广外学习的翁帆,在网上看到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因病去世的消息,猛然想起当初的约定。于是,她决定写一封信到美国,碰碰运气。
找出8年前杨振宁夫妇给的地址,翁帆写了张明信片,通过邮政寄出去了。翁帆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杨振宁是大人物,信件肯定也不少,再说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谁还写信呢?一张小小的明信也只是石沉大海罢了。
可是,几个月后的一天,翁帆接到了一个香港区号的电话。打来电话的人是杨振宁。原来在夫人去世后,杨振宁决定落叶归根,于是回到了清华园居住。那张明信片从汕头寄到纽约,又被家人从纽约寄回了北京清华园。趁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布道的空挡,杨振宁给翁帆回了个电话,回复说明信片已经收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