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二三事 带刺的红色玫瑰

她的二三事 带刺的红色玫瑰


文章图片

中国作家亦舒的经典爱情小说《关于她的两三件事》。故事很短,但人物太多,异常充实。各种性格的女人和各种性格的男人隐约交织在一起,仿佛是用纤细的丝线交织在一起。
_
带刺的红玫瑰
——浅析她的两三件事与亦舒小说的创作特色
宋楚龄
香港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金庸武侠小说、倪匡科幻小说、亦舒言情小说被誉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他们从外部进入象牙塔,极大地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人认为“如果金庸有斗剑歌咏侠义人生的胸怀,那么亦舒就有一颗玩世不恭、慈悲为怀的心。”或许这是对亦舒非常恰当的评价,而当人们提到这个女人时,往往会想到这样的话,“香港有亦舒,台湾省有琼瑶”。从作品和读者数量来看,而且主要讲爱情故事,可以说。所以有人换个说法,“亦舒是香港的琼瑶”,似乎不太妥当。亦舒的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读起来更像一朵娇艳的玫瑰,美丽却不被嘲笑,这与擅长“绛梦”的琼瑶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她用左手写小说,用右手写散文。她还为她的读者构建了一幅内心世界的图画,或者她可以收获一束药草,或者收集一朵五彩缤纷的云。
亦舒是一位有着早期智慧的才女,她的创作之路堪称一帆风顺,但她的人生之旅却颇为坎坷。60多年前,她出生在繁华的上海。曾经的十里洋场或许给亦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那时的她,并不明白浮华的城市背后说不尽的苍凉。她五岁时在香港定居,然后在这里度过了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如果说上海给了亦舒一个关于现实观察的先天基因,那么香港就是在后天培养她的养母。香港有人这样评价亦舒的小说,认为她的故事“生动多样,充满现代精神和都市味道”。“她的作品充满了极‘港’和极‘城’的味道。”正是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商业城市,而亦舒非常善于从一个中产阶级的角度去观察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这使得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大部分都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为背景,这与琼瑶脱离现实环境、只编织青春梦想的小说明显不同。亦舒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是“小资产阶级”职业女性或知识女性,受过良好的知识教育,经济独立,性格叛逆。《她的两三件事》中的叶方浩独自经营诺大蝴蝶公司,不拘小节,清新脱俗,做事干练,堪称女性中的巾帼英雄。这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然而,与叶放成功的事业相比,感情生活往往历经沧桑,要么苦苦追寻,要么在爱情中被欺骗,其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是无奈,要么是孤独,要么是寂寞。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复杂矛盾的形象,反映了香港这个大都市爱情的辛酸与虚伪。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女主人公也是亦舒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性格特征反映了亦舒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和重塑。一、叛逆人格和人格独立。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人一直是作为附属品存在的。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从其地位之低可见一斑。正是因为经济不独立,精神只能处于从属地位,除了为男人传宗接代,很难有任何精神活动。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逐渐得到改善。女性逐渐得到解放,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开始反抗封建家庭。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她们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女性仍然缺乏经济基础,丈夫、孩子和公婆构成了生活的全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女性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强大的社会压力要求他们以坚强的个性冷静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任何问题。尤其是较早进入现代化行列的香港,商品经济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崛起,也证明了女性可以撑起半边天的可能性。这些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阔的舞台为她们提供了施展各种才能的可能。随着经济地位的独立,新时代的女性开始脱离狭隘的家庭空,爱情不再是生活中唯一的调整。他们开始重视自我价值,学会自给自足、自尊自爱,“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很显然,亦舒已经被新时代的香港思想所洗涤。在她的书中,女人美丽而年轻,但她们很少依赖男人。虽然他们也相信爱情,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促使他们脱去了传统女性温柔腼腆的气质,骨子里散发出一种强大而有力的气场。同时,亦舒更倾向于精神自立。她欣赏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比如能力和精明。小说中,除了坚强能干的叶,还有“取消婚约”但内心平静的李良佳,还有一心玩乐享乐的姐姐叶。就连配角傅也相当独立。结婚前李良佳突然犹豫了,当时未婚夫因为她没准备好提出解除婚约。她只觉得轻松了一会儿,仿佛是不受欢迎的杂物,让她可以腾出时间做生意,这是亦舒女性独立思想的体现。其次,用犀利的笔触描述爱情的痛苦和虚伪。与传统言情小说不同的是,亦舒很少写书只简单描述爱情,也很少在小说中看到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没有浪漫的山盟海誓,也没有年轻的田园牧歌。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她个人的婚姻和恋爱经历。青春期的亦舒可以说是叛逆的。她年轻时和母亲的关系不好。她中学毕业后刚找到工作,所以不到20岁的亦舒选择了现在结婚生子。然而,由于性格等诸多问题,她很快就离婚了。然而,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演员埃利奥特·恩哥克的结合直到她的第三任丈夫才令人满意。爱情生活中遭受的巨大挫折和磨难,让亦舒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喝过苦水的亦舒,对生活持客观、冷漠的态度”。她的爱情观非常矛盾。一方面,她肯定了爱情的美好;另一方面,她看到了被现代社会经济利益纠缠的爱情的渺小和无助。每个人都坚持金钱至上,没有纯爱生长的沃土。真爱遥不可及。因为无法释怀的精神苦恼,书中的主人公常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心理上变得扭曲,形成极端的利己主义,这是一种遗憾。亦舒以其深刻而独特的分析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她不刻意美化雕琢,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孤儿贾亮和林永阳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城市,面对冰冷的高楼大厦,连温暖都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这部小说的内涵背后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小说主人公的刻画。叶夫人极其脆弱。丈夫走后,她不得不卖掉公司生存。面对金融危机,叶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负担,但没有人能帮她分担。也许是理想女性的感召力太强,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大的趋同性。比如,她们大多面容姣好,学习成绩优异,大多在英国留学,而她们的母亲大多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很少体现母女情深的场景。第二,除了形象上的相似之外,他们的处境也是一样的,那就是都走同一条路——得不到爱,但终究是孤独的。傅真的很爱贺贺。她聪明漂亮,像个骄傲的公主。然而,当斯人已经逝去,爱只能增加悲伤。“你把我宠坏了,我以为大家都爱我。”。这种高重复率使得小说缺乏原创性,同时其批判色彩被弱化。当读者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小说时,会觉得眼前一亮,但看了四五本书后,逐渐发现了内在的相似之处,这不能用不累来形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