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五 )


与西德尼·鲁梅特的原版一脉相承的自然是这部电影所延续的陪审团精神。mikhalkov做出的最大改变,就是把嫌疑的男孩设定为车臣男孩。这种政治意蕴极其明显,也使得《12个愤怒的人:大审判》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当代俄罗斯政治氛围。陪审员一开始带有的偏见也包含着强烈的政治反对。于是,米哈洛夫给了每个陪审团成员一个机会,讲述自己在分析案件过程中的一段与自己有关的经历,并把俄罗斯社会近几十年的变化,尤其是与车臣有关的痛苦记忆摆在了桌面上。
此外,与原著中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的戏剧安排不同,米哈洛夫在《大审》中插入了大量车臣战场的照片和男孩记忆的闪回镜头,提醒观众车臣的特殊存在。由此,《大审》的内容和与剧的冲突比原版更丰富,从它近160分钟的篇幅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文章图片

俄语版本穿插了许多球场外的隐喻镜头
总的来说,《大审》中案例分析的转化过程仍然是在原版本的主要语境和节点中进行的,但在整部影片的结尾,米哈洛夫做出了最大胆的改动。当其他11名陪审员确信这个男孩是无辜的时,扮演陪审团领袖角色的米哈科夫投了有罪的一票。他的理由不是这个男孩真的有罪,而是这个被定罪的男孩在监狱里会比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外国人活得更久。
这时,米哈洛夫所提出的不再是法律能否维护正义的命题,而是当法律所维护的正义与善良背道而驰时,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的问题。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矛盾远没有通过公正的审判和在场的12名陪审员来解决。《大审》开篇就给了副标题“不要去寻找生命的真相,试着去感受生命的真谛”,结尾是“法律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但是如果善良高于法律呢?”座右铭。mikhalkov能给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相当温暖的人道主义。他扮演的老兵将暂时抚养车臣男孩。
如果仔细对比《大审》和《愤怒的十二人》原著,我们会发现后者陪审团观点的改变受到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据的冲击,而前者陪审团的改变往往是由于主观态度和情感认同的改变。也就是说,后者用理性说服人,前者更感性。《大审》无疑体现了抛弃偏见与仇恨、重新发现善良与善良、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但也凸显了当代俄罗斯社会难以回避的纠结与迷茫的现实。

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文章图片

韩童生和何兵主演了《十二公民》
【中文版】最有市场:借富二代杀父案模拟法庭,包括地域歧视等“国内”弊病
2015年,徐昂执导、韩童生、何兵主演的《十二公民》
与其他国家不同,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中没有陪审团制度。所以《愤怒的男人12》在中国本土改编,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的天然落差。导演过戏剧《喜剧的悲哀》的年轻导演徐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当他从法学院毕业时,他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模拟了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在模拟陪审团的前提下,影片的基本脉络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讨论的案件是最近社会热议的“公案”——一个富人收养的继子被指控在一次争执中杀害了自己可怜的亲生父亲。如此五颜六色的身份设定,几乎让所有人都有了先入为主的定位——一个有钱没心没肺的儿子,一定是个可恶的凶手。所以陪审团的偏见不再是对贫民窟穷人的歧视,而是变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的仇富心理。

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