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去时 罗大佑凭什么被称为整个华语乐坛的“教父”( 二 )


当时《七十二变现象》创下歌词字数最多的记录。“看到高层建筑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越来越淡;朋友变得越来越有礼貌,只是因为我们见面越来越少……就像彩电变得越来越花哨,能分辨黑白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图像和简单的歌词不仅有趣,而且朗朗上口。至于《未来的主人》,罗大佑的《我们不希望有一天被科学游戏污染空,我们不希望被你们发明成为计算机儿童》更像是一则寓言,让人毛骨悚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罗大佑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后来为了享乐而放弃了医学,所以即使在批评的过程中,歌词也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却充满了理性。

当我死去时 罗大佑凭什么被称为整个华语乐坛的“教父”


文章图片

罗大佑早期建模
在罗大佑之前,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浪漫,甚至当时的年轻民谣歌手也把爱情视为永恒的主题。另一方面,罗大佑从批评家的角度,以文学的形式,给自己的作品一种批判时代缺点的效果。罗大佑的作品像他的声音一样刺耳,但他们已经成为时代的先锋。
要么开门“骂娘”,要么关门气死
罗大佑可以说是一个既能开门骂妈妈,又能关门气死的歌手。例如,李宗盛的创作轨迹主要是基于情歌,或者写一些小人物和生活的主题。但崔健的歌,甚至一些民谣,往往看起来很有味道,会被很多人扩展到其他层面。但是罗大佑不同。他甚至可以说,他结合了李宗盛和崔健两个极端,细腻而粗糙,柔中带刚,通俗而摇滚。
虽然罗大佑在人文层面上给人印象最深的作品肯定是《非诚勿扰》《鹿港镇》《爱同志》《未来的主人》《皇后大道东》《盲聋》《亚洲孤儿》等。,但罗大佑是出类拔萃的,或者说人们不在“教父”前面添加任何修饰语的原因,

当我死去时 罗大佑凭什么被称为整个华语乐坛的“教父”


文章图片

亚洲孤儿MV
例如,在流行歌曲层面,罗大佑为潘越云、邓丽君、张学友、周华健等歌手写过《野百合的春天》、《我的手穿过你的黑发》、《家二》和《爱情箴言》。在电影音乐领域,罗大佑为电影《再看阿郎》所作的《衣恋故乡》、《恋歌1990》、《你的样子》,电影《滚滚红尘》的同名主题曲,电视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追梦人》也在中国世界广为流传。到现在为止,

当我死去时 罗大佑凭什么被称为整个华语乐坛的“教父”


文章图片

《滚滚红尘》MV
作为一名来自“现代民歌运动”时代的歌手,罗大佑也有很多优秀的民歌,比如早年为斯蒂芬·刘创作的《光辉岁月》,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民歌。宋,改编自徐志摩翻译的《当我死的时候》,也是一首充满人文力量的简单歌曲。这首同名歌曲也是根据余光中的诗《思乡四韵》创作的,它以类似古代音乐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家园和寻根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罗大佑在校园民谣创作中也将这一载体提升到了一个人文层面。比如《童年》至今还在华人世界的校园里传唱,《时间的故事》更是深刻影响了高的创作,后者早期的《同桌的你》更是受到了这首歌的影响。罗大佑也间接地完成了其对mainland China校园民谣的影响。
如果说这些项目很多音乐人都能做到的话,在大歌方面很少有音乐人能达到罗大佑的水平,因为即使是李宗盛、崔健这样也有“教父”称号的音乐人,也从来没有写过真正合唱的歌曲,李宗盛最著名的《真英雄》和《最近我累了》也是群殴歌曲。罗大佑写了《明天会更好》,这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合唱。另一部作品《东方之珠》,虽然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读,但也是适合很多晚会的合唱。从这个高度来看,罗大佑的确是华语乐坛的佼佼者,至今无人能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