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讲到这个话题 ,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 , 最近和几个做产品经理入门培训的朋友聊起了当前职场培训的问题 , 加上我本人之前做过职场培训类的产品 , 对职场培训的问题 , 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第二 , 很多读者自己找好了课程问我好不好 , 这时候其实我已经没法办了 , 因为要解释起来非常麻烦 , 最近帮公司招聘应届生 , 最大的感受就是搜索知识的能力非常差 , 对 , 没错 , 不是很差是非常的差 。这种方式找到的课程 , 在我看来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 , 然后很草草了事的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去研究 。但是这种说明哪些课程和知识是好的事情 , 又需要去花很大量的时间解释 。因为大部分的决策判断 , 我直接告诉你结论是没有用的 , 比如告诉你XXX课程不好 , 其实听众是没有感觉的 , 还是要讲一下推导过程 。
第三 , 总是有读者或者豆瓣关注的用户会让我推荐产品经理的培训课程 , 和第二点一样 , 你只讲你去学习什么是不行的 , 还需要讲相关的论据 , 推导原理 , 然而这非常浪费时间 。
非常多的读者开篇的一句话就是:“您能推荐一下您认为最好的课程吗?”其实问这句话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 教育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 , 这好比你问我当前产品经理和增长最好的行业是什么 , 我其实很难给你答案 。首先教育和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 毕竟会影响到你的人生 , 贸然给你建议都是草率的 , 我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其次教育服务的咨询太因人而异了 。我也没法直接给你一个方法策略 , 除非我和你一起梳理你的情况 , 你的限制条件 , 边界信息 。你的所有决策也是在一个限制条件下做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
这引出了时间成本 , 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因人而异的 ,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当然没法给你一个结论 , 同时我如果去了解你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做这事儿 , 但是这件事儿其实对我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 。
最后 , 作为一个对读者和豆瓣粉丝负责的growther , 我会把培训服务的底层逻辑 , 以及我对教育这件事儿的理解写出来 ,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但是我会讲一下每类课程的优缺点 , 你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判断 , 因为光是阐述课程和教育的内核依然是一个很繁琐复杂的内容 。
这样如果还有人咨询我课程的选择 , 我就转发这篇文章 。服务大家不用我每次都重复讲述一遍 。我其实也不打算做辅导服务 , 因为这对我来说ROI太低了 , 但是看到很多同学被培训机构蒙骗 , 被教育公司忽悠 , 我还是很担忧的 , 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 看了想咨询的 , 我可以给你推荐其他咨询导师 , 我不为了咨询费服务 , 用罗永浩的话说:交个朋友!
开篇提要 , 任何事儿和服务都可以从成本结构和供需关系上反推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其次理解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学一个方向 , 最重要的事情是动机 , 其次是方向 。
1、用人要求越来越严格先说个现象 , 去年我负责公司的实习生面试 , 发现我的邮箱已经成为了名校收集器 , 从伯克利到约翰博普金斯到清华北大 , 香港大学 , 样样齐全 , 看了即刻上面第一个帖子说大厂很多实习生负责给研发买奶茶 , 为啥现在互联网用人要求越来越严格 , 作为一个古典互联网从业者 , 我当时的就业是非常轻松地 。
我认为互联网用人越来越严格主要有三个原因: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第一是行业停滞 , 公司数量减少 , 集中度提升 , 职位供给少 。
2010年左右移动互联网爆发催生了很多创业公司 , 这些公司 , 注意 , 是这些公司都在快速增长 , 因为用户的不断的增长 , 资本的不断投入 , 导致职位供给量非常大 。大家都记得当年的千团大战 , 千团大战即使每个公司一个产品经理 , 那也是一千名产品经理 。我们还是以千团大战作为例子 , 由于互联网具有非常强的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这导致了行业会快速的集中化 , 目前的团购网站大家掰着指头都可以数出来 。问题来了这样职位的供给就少多了 。比如之前互联网因为手机产品的不成熟 , 大量做安卓做桌面 , 做手机OS应用的公司 , 随着手机系统的逐步成熟 , 这些公司被逐步蚕食 , 倒闭的倒闭 , 压缩的压缩 , 提供出来的职位越来越少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第二是资本具有逐利特点 , 导致专业度集中 。
2010年行业新兴的时候 ,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你会发现一个小组里面 , 产品经理配一个交互设计师 , 美其名曰产品要思考核心功能串联业务 。交互设计师要主要负责设计产品 。产品和运营也是完全分开的 。产品来负责设计 , 运营来负责运营 。
1)岗位随着行业不断的涌入新人才 , 和当前求职的人才自身的提升 , 每个职位的专业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2)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善于分享的行业 , 有很多人做的知识沉淀 。我刚入职的时候好像还只有几本书讲互联网产品经理: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王坚《结网》Marty Cagan《启示录》 。到今年2021年我们会发现市面上有大量成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对应产品经理每个职位的专业书籍都是成熟的 , 从支付到中台 , 从前端到后端, to B到to C , 从运营到数据驱动 。可以说书籍非常的全面系统 , 哪个方面你都可以找到可以读到的专业知识 , 可以快速的学个半吊子 。3)行业分享和培训结构也应运而生 , 这加速了知识共享和人员的专业度提升 。
这三条导致因素导致 , 即使是大厂的互联网公司即使提供的绝对数量的职位多了 , 但是相比较互联网初期 , 相对职位反而是少了 。比如以前可能招聘一个产品一个运营 , 现在只招聘一个产品运营或者增长 。比如以前可能招聘一个产品一个交互 , 现在只招聘一个产品经理 , BTW , 除了手机OS和工具类的产品 , 以及大公司的UED , 小公司你很少看到给产品配一个交互 , 这个工作在对界面相对较低的行业 , 被产品和UI承接走了 。比如以前可能招聘一个前端一个后台 , 产品经理还有专门做面向用户的 , 或者说只做移动端的产品经理 。到现在恐怕都会按照功能来区分 。也不会有产品经理胆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只做前端或者只做移动端 , 如果他胆敢这么讲 , 那么他的直属领导也敢说你明天只需要在家待着 。
第三是职位少 , 薪资高 , 导致求职者众多 。
不管怎么说互联网忽然下变成了高收入行业 , 那么很多人以前去投行或者快销品的聪明的大学生 , 现在也开始上互联网这条贼船了 。我入职的时候 , 显然是一个供给(求职者)小于需求(职位)的时代 , 问你会啥产品技能 , 理直气壮的说:不会!对方温柔以待的说我们愿意培养你 。现在求职的人数远远多于职位的数量 。我就可以从众多人中跳出最好的 , 加上培训和知识体系的成熟 。
自己读者群里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届应届生已经是十八般武艺那是样样精通 。从商业模式到财务分析 , 从产品设计到数据驱动 。不禁感叹年少有为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这就是很多大公司现在更看中自驱力 , 就是供给太大了 , 求职的人太多了 , 他甚至不用考虑教你的问题 , 行就行 , 不行就走 , 我很快就能补充新的 , 这既是所谓的内卷 。而自己去探求是最健壮最残酷的筛选方式 , 我们叫sink or swim 要么游刃有余 , 要么滚蛋放弃 。因为教育的第一奥义其实是动机 , 其实是兴趣 , 就是你这的有兴趣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 其他的都不是太重要 , 你的动机 , 目标很重要 , 会极大的影响你的行为 。因为只要动机和目标足够清晰和理性 , 那么找到方向和方法是迟早的事情 。
总结一下 , 啰啰嗦嗦这么多就是说了一下互联网现在要求人员素质高的原因在那里 。所以大部分问我产品经理培训的人我第一反应是你真的喜欢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吗?如果你喜欢那么你会很快的找到方法和套路 。不要因为他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 可能是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你就进入到这个行业 , 因为我知道绝大部分行业做到优秀其实都是不错的 。比如我最近认识的一个牛排馆的厨师 , 他说如果你和我聊电子产品我没啥兴趣 , 如果你和我聊如何做饭 , 我可以和你聊一天 。就是兴趣所在 , 兴趣驱动是第一件事儿 。还是要发现自己真心喜欢和能够产生心流的 事情 , 明确了这个事情 , 第二步就是开始学习 , 所以我们下面讲如何选择学习方法和教育本质的问题 。
2、职场教育问题与我的思考当前职场培训特别是应届生的培训和早期的房屋中介是一样的 , 就是销售和公司与培训的学生是一个单次博弈的阶段 。公司与公司之间是零和博弈 。
即销售和公司可能为了生存不得不过分夸大和忽悠学生 , 今朝有酒今朝醉 。特别是线下的销售的平均从业周期比较短 。必然无需考虑口碑问题 , 无需为许诺负责 。培训公司和培训公司是零和博弈的意识 , 一个学生被一家培训公司接收后 , 另外一家公司就全完失去了培训他的机会 , 即要么是1要么是0.这些都会导致面对应届生的培训大家拼命地获客 。可能对可以复购的职场课程还好一些 , 如果是应届生的培训 , 大多是一杵子买卖 。
2.1.当前职场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应届生面临的问题也是大体相同的 , 就是面对课程一脸迷茫 , 大部分的宣传的逻辑也是一样的 , 参考上面的条件:
当前职场培训特别是应届生的培训和早期的房屋中介是一样的 , 就是销售和公司与培训的学生是一个单次博弈的阶段 。公司与公司之间是零和博弈 。
所以包装老师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 因为新人几乎没啥判断逻辑(包装的逻辑也是按照你们认可的方式 , 事实上新手认可的和真正工作圈层里认可的完全不一样)其次就是短期收益 , 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 , 那么就买个title培训公司也看中了这点 , 就去找一些互联网大厂弄一些大厂项目title , 忽悠学生买课 。
而且带过很多应届生 , 很多应届生认为产品的的修改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 尽管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 因为产品更多不是考虑的是改进建议 , 而是推导 。事实上这个因为你没有做过产品 , 会导致我解释了你听不懂 , 当你懂了我也无需解释的点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可是学生接受了培训面对应聘还是一筹莫展 , 无论是针对群面还是应对面试官要么答不出什么深入的点 , 要么是被培训公司带坏了总是想套路或者使用套路来套路面试官 。因为很多线下培训机构都过分的强调技巧了 , 而没有不断增长的真正硬核的产品实力 , 单纯的依靠技巧没啥大用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不管是你是喜欢产品还是被动的灌输 , 整体学习会分为三部分 , 即知识学习 , 吸收消化 , 实践运用 。但是作为一个体系的教育系统 , 相比较知识学习 , 消化吸收 , 实践运用更重 。因为只有消化吸收之后才是你的知识 , 你才能实践运用 。如果只是听了课程 , 它一定不表示你懂了 。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教学机构还是处在投放广告 , 包装课程 , 教授课程的流程中 , 虽然她们都号称要对结果负责 , 但是从资源的投入来说 , 她们不太可能对结果负责 。不过这是一个必然结果 , 因为如果对结果负责 , 就必然要反向筛选用户 , 要对用户的动机和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意味着广告投放的成本要全部分摊到那些资质满足条件的学生身上 。
所以现在的培训机构的逻辑还是停留在效率上 , 我找最好的老师讲 , 尽可能降低获客成本 , 然后我讲一遍 , 这就已经花掉大部分成本了 , 那么教务我轻服务 , 学生能不能学会就是学生的事情了 。
2.2从师资看教育形式的本质先说结论即是这样的一个教学的结构成本 , 依然无法找到最好的老师来讲课 。
因为这样的成本结构开出来的价格依然无法满足顶级PM的「收益」 。我们先不考虑有些PM可能就是可以低调 , 我们先假定所有的PM都是可以用钱搞定的 , 那么显然对于顶级PM , 你需要支付的钱要去弥补很多的其他因素 , 比如现在的职业培训平台都是相对很low的 。
我们可以把PM分成三大类 , 第一类是一线顶级公司的GM或者产品VP , 他们几乎是24小时忙的要死了 。培训机构是不可能支付出相应的薪水来的 。其次她们也没有时间出来讲课 。你要知道XXX是卸任了XX的副总裁才出来在清华为了母校做了几节课 。考虑到俞军《产品方法论》和张小龙《微信产品观》都是他的学生或者助理整理的演讲稿 , 以及张小龙一年一度的微信分享 , 我们会发现中国顶级的PM其实很少出来讲课 。连讲课都没有时间 , 更不要说写书了 。
此外大公司里面的产品总监 , 996大法和高强度工作已经身心疲惫 , 偶尔峰会磨个泡还是有精力的 , 以这些人动辄百万的年薪收入去培训机构讲个内容分享 , 你们觉得这个可行度有多高 。
第二类就是BAT TMD的产品经理 , 具备一定的产品能力的 , 他们一样被996大法和高强度工作折腾的身心俱疲 , 周末偶尔做个直播是没有问题的 , 或者提前找时间做个录播也是没问题的 , 但是系列的出来讲课肯定是不可能的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还有一类是普通的PM , 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 , 他们可能去转向做新媒体赚一些钱 , 写的内容也偏向初学者 , 但是显然思考深度和系统度 , 以及复杂度都是不够的 。这些人通过包装可能愿意提供录播、直播 , 以及一定系列周末的课程教授 。
好了最后例外的一类培训人员 , 注意他们不是PM , 他们只是培训人员 , 一些线下机构 , 看到当年的互联网红利 , 然后开始设立培训课程 , 因为他们完全脱离的职场和产品经理环境 , 提供的内容也是包装给学生的内容 , 这些内容的价值 , 对学生来说感觉好有价值的那种感觉是非常高的 。但是作为产品经理 , 职场人看待就会觉得走偏了 。
此外还有一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校方和培训机构联合办理的那种培训 , 学校因为一些政治正确的问题导致课程设计上也不是完全指向商业化的 , 这会因为基础的限制条件不一样 , 会导致最后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不是很好的 。
发一下一些学校选择的培训材料 , 真的让我们这种职场人一脸问号脸: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其中还加入了思想政治的内容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如果不是看这个教学文档的话 , 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系列的产品经理的培训课程 。我以为是马克思哲学课程 。如果过看了用户价值与交易的文章的读者 , 你会知道绝大部分的产品工作 , 还用不到上升到民族感情和伦理道德的层面 。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判断教育机构是否靠谱的方法:
1.首先从知识密度和价值上来说肯定是书>录播课程>直播课程>线下课程 。
因为书首先一个很严格发行门槛 , 其次书是大V最可能出版的内容 , 他的深度和影响力都是录播视频比不了的 。其次是录播课程 , 他的好处是不受时空限制 , 不受地域限制 , 我们可以看到比如混沌会请很多大V来做课程 , 然后录制播放 , 你很少见到顶级大V搞一系列直播的 , 之后是直播 , 他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 , 不是特别忙的小V还是有可能参与的 。最后是线下课能够开线下课的产品经理 , 多半不是产品经理 , 而是线下讲师 。当然我碰到很多能力足够强的 , 出来做工作坊的除外 。
与此同时她们学习的痛苦程度也是反向的 , 即线下课程>直播课程>录播课程>书 。书学起来最痛苦 。线下课程因为要听课所以很多懒散的只是为了求职产品想拿高薪的应届生非常热衷报这种线下培训班 , 加上保offer这个逻辑在 , 对于懒惰的应届生特别香 。
2.对于讲师 , 我只能说看背景 , 这种背景可以分析他写的文章 , 看同行对他的认可度(我们只能假定任何技能的圈层都有学术上的自我清洁)也可以看他的背景公司 , 做过的项目 , 以及相关的推荐人 。不要看公司怎么包装 ,  要去查找 , 要去搜索 , 要交叉验证
从讲师上来说尽量选择那种工作坊 , 就是他是从大公司出来的 , 然后自己开了一个生意 , 比如三十几岁产品总监 , 他不想卷了 , 去做培训了 。这些人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最好是能够自学尽量自学 , 只要你看的信息足够多 , 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 。而吃五个包子才饱了 , 你不能说前面四个包子是没有的 , 很多人会反驳我说我看足够信息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 我为啥不直接看好的 。这个和吃包子一个道理 。
3.虽然现在的课程是不挑选学生 , 但是你要看这个机构是不是挑选老师 , 是不是反复的打磨一个课程 , 特别是那种平台的 , 课程一大堆的要注意 。因为制作一个真心好的课程的成本是很高的 , 可能基础部分花100个小时就可以做到60% , 之后每花100个小时可能课程水准只能提升10% 。就是边际成本会越来越高 , 所以要看一个课程是否在反复打磨 。
2.3从成本结构上来说最糟糕的就是线下培训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除了线下培训班的老师是严重脱产的之外 , 线下培训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结构上有一部分成本要支付房租 , 而房租是一部分非常高的成本 。因为我做过教育类的培训产品 , 所以一个公司里面 , 每收入100元的成本结构我是很清楚的 。其中37%到50%会给到获客渠道 , 比如百度广告 , 线下的揽客门脸店房租 。如果是线下培训 , 那么线下培训场地就是占比25%的费用 。还有平台要抽取的佣金 , 你自己算多少钱真正花在老师身上 。这也是我更偏向于线上课程的原因 , 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培训老师的都不太好 , 就是因为从成本结构上教同一个班级 , 由于担负了房租的成本 , 他们多半无法给出更好的薪资来吸引老师 。但是互联网新型的培训机构由于线上的获客效率与自动化效率更高 , 以及没有线下场地的成本 , 就可以请到很好的老师 , 它可以花更多的钱去投入到教学辅上 。
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培训平台 , 它提供的一个课程它还是录播的(考虑到直播的互动感更好 , 敢于放弃了直播的的互动感 , 一定是因为老师更专业而获得了放弃互动感的对价) , 这个本质上也是一个成本结构的问题 。
2.4对于保offer这事儿的看法保offer只对需要保offer的人有用 , 如果真的保offer , 基本上这个offer只能是满足所有人水平中最低水平职位的offer 。怎么解释提供最低水平职位的offer , 就是保offer的行业内幕 , 比如付钱买一些最垃圾的职位对吧 。那么这部分成本也要摊销到每个学员的身上 ,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所以对于无条件的保offer我劝大家谨慎一些 。
第二种好一些就是针对你的情况给你保对应等级的offer , 比如根据你的学历 , 能力 , 根据学习中的反馈保一个相对的offer这个我觉得还是可行的 。毕竟广大被求职迷住心智的大学生还是需要一个救命稻草的 。这种相对来说合理一些 。
但是最合理的就是不保offer , 什么样的机构胆敢不保offer , 就是内容和教学足够牛的 , 考虑到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获取用户 , 然后教学的这种模式 , 那么不保offer就需要有不保offer的成本 。比如我举个极端的例子 , 你让张小龙来做培训 , 他一定不会给你确保offer的对吧 。或者一个产品VP他也不会给你保offer因为他的内容足够值钱 , 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最后就是职场人也不需要保offer , 因为大家对这个事情看的很透 , 知道需要保offer的人保了也没有用 , 不想要保offer的 , offer都保的死死的 。
任何一个事情看上去你认为你赚到了 , 其实本质上都是支付了隐藏的成本的 , 有些成本你没有考虑到 。从交易的角度讲 , 这个世界还是挺公平的 。
2.5如果一家公司很注重教辅可以考虑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来说 , 我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  , 即知识学习 , 吸收消化(知识吸收) , 实践运用(知识实践) , 学习只是基础 , 其实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它并不是重点 , 它是起点 , 因为理解和真正会用是两件事儿 。理解真正会用是两件事儿 。理解真正会用是两件事儿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知识本身和体系不是卡点
况且善于分享和沉淀的互联网 , 发展了十几年了 , 现在书籍出版了这么多 , 早不是我当年学习互联网时三四本讲产品经理的状态 。不知道学什么 , 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都不是瓶颈 。这个时候你说你不知道怎么学几乎不太可能 , 只要你有兴趣 , 通过百度 , 你就完全可以自己搭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 , 学习路径 , 所以说 , 学习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何况知识体系和学习路径网上都有现成的 。
记得我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出了我当初自己梳理的知识结构脑图 , 然后我一个读者说自己不梳理主要是自己的能力不够 , 不够做到这样高屋建瓴 , 我就很无语 , 我心想你不会用百度吗?搜啊!你就直接输入如何学产品经理 , 都一堆人写的学习心得 。
当你不知道如何学到时候 , 第一步是看别人学 , 第二步是模仿 , 第三步是背诵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况且我们学习的产品运营的知识 , 它不是一种单一逻辑点很深很密的知识(相比较高等数学)他并不复杂 。他是知识体系的广度和关联度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你只要有足够的动机 , 你就可以找到方向和方法并且快速的迭代 。
找尽量高密度的知识学习
所以说白了 , 我对市面上大部分的产品培训内容是审慎的态度 , 包括我自己写的内容 , 我非常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 所以我优先学习的是俞军《产品方法论》和XXX《XX产品经理课》以及张小龙《微信产品观》包括Sean Ellis《增长黑客》曲卉《硅谷黑客实战笔记》而且我可以负责的说 , 大部分的市面上的内容讲不到这个高度(无论从经历 , 处世高度 , 信息量你都不具备写出这种高度的可能) , 注意是大面上 , 但是讲到这个高度的极低 , 产品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个大的体系 , 这里并不是说接地气不好 , 因为知识确实是有一个贴近理解便于吸收的过程 , 但是显然高屋建瓴和知识网络的重要度远大于具体点 , 因为高屋建瓴和知识体系便于你对细节知识的吸收 , 还是回到本质上 , 你可以先模仿 , 背诵 , 然后理解 。而产品是一个知识体系的广度和关联度非常复杂的工科 。
大厂PM不是应该讲课应该以实验实践来教学
所以大厂PM有优势的是实验和实践 , 因为身处一线 , 他们的课程不是不能听 , 我觉得「术」和「器」的部分可以听 , 特别是一些一线方法论的内容都可以听 , 毕竟他和你的直接工作关联 , 这种内容你还是要听一线大厂的PM 。为什么?因为见过很重要 。见过很重要 。有些内容 , 不是说你想去理解就能去理解的 , 而是见过很重要比如我最近培训的一家公司 , 他们做一个实验需要3个月左右 , 但是在我们公司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无法想象 , 考虑实验的各种细节 , 对齐尺度 , 周边信息 , 信任度的问题 。他们也不会相信外部所以一周的实验周期 , 就是他们就是无法想象 , 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是OK的 。
但是如果你能够学到顶级的产品思维 , 加上这些大厂的PM和你切磋 , 那么你的进步速度就会非常快 。
2.6 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开篇我说了现在的互联网要求非常高 , 所以我个人并不是非常鼓励更多的人进来 , 首先你要有高于别人的优势 , 不然你随着大家一起「内卷」 , 你的禀赋又是平均线以下 , 你就会非常痛苦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很多人问我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喜欢做产品 ,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去学习他 , 这不一定是要阅读书籍啊 , 就是当你去钻研他的时候 , 你不会觉得枯燥无聊 , 那么你多半就是适合的 , 因为核心还是当你专注的时候你的效率是所有人中最高的 。用稻盛和夫老师比较装的话 , 就是有心流 。
所以我鼓励所有的应届生 , 如果你真心想做PM , 以我刚才的论述 , 你多半不太需要一个线下的 , 甚至线上的培训班 , 你就自己学习就够了 , 所有最优秀的互联网的知识都在互联网上 , 你只需要花钱购买几个一线的PM来辅导和与你切磋具体实践思路与项目内容 。因为光有一个知识的搜索引擎和学习引擎还是不够的 。你还需要一个校验系统来负责纠偏 , 这样你有一个学习的系统和一个纠偏的系统 , 你有自驱力去学习 , 你可以不停的迭代 , 那么你的学习结果一定是非常好的 。
所以我特别鼓励应届生自学产品 , 把钱和资源都花在项目实践以及基于项目实践的辅导上 。
这里面我碰到过一个读者 , 我对他印象非常深刻 , 他是通过豆瓣加我好友的 , 然后向我问了一下 , 他说他已经调研了一些产品经理的课程 , 不出我所料 , 全部都是那种线下培训的课程 , 然后他说销售许诺他可以「保offer」 , 让我从这三个线下培训课里面选一个 , 我说你可以做一个调研扩大点范围 , 看看全网哪个更好一点 。但是他对我说:润哥 , 我没有时间了 , 我也调研不动了 , 你给我从这三个里面选一个吧 。我说你看上哪个了 。他说看上了某一个课程 ,  我自己看了一下也确实是三个里面最好的 。但是 , 但是这并不是最优解 。而且线下的课程非常的贵 , 要2万多块钱(参考我上面的逻辑 , 你会懂为啥这么贵) 。我心想这也是孩子父母挣来的血汗钱 , 我于是再次劝解这个孩子 , 希望他能接受我的建议再看看 , 但是他执意要报这个培训班了 。我就没有阻拦了 。
期间和他一直偶然有联系 , 他也偶尔主动向我汇报学习进展 , 我组织了《俞军产品方法论》的学习活动 , 我还对他发出了邀请 , 我说 , 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来参与阅读 , 然后定期分享你读的书的感受和内容 。把俞军的知识讲出来 , 然后他对我说 , 润哥 , 我觉得我不行 ,  算了我就不参加活动了 。整个的沟通中其实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这个人是知识灌输型的学习者 , 就是你必须要喂我知识 , 我才能行 , 我不能讲述知识 , 我认为学了就是懂了 。因为我很明白学习之后你是要上战场的 ,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不能做到了然于心 , 手到擒来 , 那么面试的那种强度很快就会暴露出问题 。但是我几句话是讲不清楚的 , 我也没有心思去说服这样一个人 , 所以就选择了放弃了 。
再过了一段时间 , 我发微信给他 , 我说兄弟工作找的怎么样了 , 他说他回老家了 。这是一个给我留下影响非常深刻的例子 。
因为现在的环境已经不是当年了不是说你愿意学 , 有点基础知识 , 你就能成功的 。你必须要有足够的优势才能在这种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流程中搏杀出机会 。
最近在招聘实习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 就是不光光是搜集信息能力差的问题 , 如果没有实习过的小白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产品经理认知是非常浅薄的 , 有极少数的小白可以说上来非常专业的书(就是我们实际一线人员觉得写的不错的) , 然后还能说出来自己阅读后的一些看法 。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对PM做了哪些准备 , 可以考察出你搜索知识的能力 , 思考描述的逻辑 , 学习的能力 , 知识结构的搭建能力 , 以及你的热情和驱动力 。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面试的应届生 , TA直接回复我说:我还没有了解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 。但是我对产品经理有兴趣 , 您可以给我讲一下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嘛?当然我并没有拒绝介绍 。我简单的阐述了一下 。然后我说我主要是担心你对产品经理没有了解 , 我没法确认你是喜这个职业的 , 还是心血来潮想试试 , 毕竟她前面做过投行分析师助理和银行助理经理 , 忽然转到跨度非常大的另外一个方向 , 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论证说自己喜欢这个位置 , 她回复我说产品TA认为不难 , 如果给TA时间以TA的才智可以快速搞定 。TA说的对吗?我不能说TA说的不对 , 我很确定TA非常聪明 , 也非常自信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上 , 我需要确定性 , 我不能拿这个位置来做实验 。来赌你可以做得很好 。
当然桀骜不驯的人属于锥子 , 要么出头 , 要么就会扎到自己 , 首先让我讲一遍产品经理的工作 , 我觉得有点诡异 , 这个其实互联网上很容易搜到的 , 其次面试短短的几分钟我也很难给TA讲清楚 , 你去互联网上搜你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到这个职位的信息 。其次我整体的感受是因为不care , 也不会珍惜的 , 这种类型的应届生属于天纵英才(要么很拉风 , 要么就会糟糕)因为包括让你来介绍产品经理是啥 , 就是一切都会为我服务的 , 你不是面试官你可以是我的讲解者 , 就是在他看来这东西很容易 , 我这么聪明肯定很快学会了 。
如果有一天干的不好 , 那也是他觉得这个职业没啥价值 , 他不想干了 。因为没有付出 , 所以放弃很容易 。记得李楠KKK讲一句话 , 就是看是否喜欢要看你放弃什么 , 比如一个渣男他同时谈三个女朋友 , 如果都喜欢就证明你没有喜欢的 , 因为你没有失去什么 。当你决定爱一个人的时候 , 你一定会考虑和这三个女孩断绝关系 。任何喜欢的东西都是需要失去一些去换取的 。
所以我特别喜欢那种深入研究过PM的应届生 , 能说上来PM干什么的 , 有啥分类我为啥要干这个 。能让我看到笃定和决心 。因为他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它 , 放弃的成本就会高很多 。
再讲一个我个人的一个例子 , 我大学毕业一开始并没有找到方向 , 并且大学基础知识学的也不是特别好(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 , 所以没法找编程的工作 , 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还是找计算机本科学的相关岗位比较好 , 还相对有优势 , 然后我就碰到很多那面试转辅导的那种垃圾人渣培训机构 , 就是打着面试的幌子然后通过假装面试(其实是为了销售)说你能力不行 , 然后我们这边提供辅导的这种 , 刚毕业的我急于找工作也碰到这种垃圾教育机构 , 我被忽悠的职业是测试(幸亏当时太倔了没有缴费 , 测试在中国不受重视 , 但是面试我的人和销售一个劲的忽悠 , 我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 最终我并没有被套路 , 我的思考逻辑就是我要学习的东西都在网上 ,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 , 如果我还需要再交钱去学习 , 证明我确实不适合这个职业 。所以我并没有交钱去报名 。我就开始死磕PM 。
在现在的公司和部门领导也沟通过 , 他说他当年做PM哪里有什么培训机构啊 , 你就是想交钱学都没地方 , 就是拿出电脑 , 打开百度+豆瓣 , 一本书一本书的看 , 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 , 自己慢慢推导知识体系 , 我们两个一交流 , 卧槽 , 大家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完全一直 , 不一致的只有人家是名牌大学985 , 高举高打 , 思路和见识比我好特别多 , 我是无名二本双非院校 。但是这恰恰证明了动机和欲望是第一位的 , 只要有了动机和欲望 , 那么方向和方法是早晚的事情 。
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是自己的老师 。
2. 先做到输出和讨论 , 尽量去实践
这个点我们先说结论 , 然后辅助讲个例子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所谓的工作型PM , 只有研究型PM , 我们管这种PM叫做教学实践一体化 , 类似于医科大学的那种形式 。平时不单要工作还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
所以这个时代没有learner , 只有researcher 。
给我影响特别深的是增长黑盒的张希伦 , Allen , 他自己介绍说他研究生是学生物的 , 一天计算机没有学过 , 但是他发现Growth hacking这个东西特别像做实验就是做分组看数据 , 控制唯一变量 , 然后他就转行做增长了 。完全的兴趣使然 。自己看书学习 , 然后写文章 , 一直写专业的文章 , 发在公众号上 , 终于机缘巧合被互联网大佬曹政看到了(caoz)转发了他的文章 , 他就进入到了增长期 。Allen也是一天专业课程没上过 。但是因为有兴趣 , 他做到了足够的专业度 , 他在直播中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 他说我是一个研究学者型人才 , 就算不给我钱 , 我做这个事情也是很开心的 。我也会考虑把行业研究做下去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一种针对行业研究的自学状态 。因为这种研究针对的是干预与输出 , 是围绕问题进行的研究 , 你要搞定一个问题 , 这种学习非常高效 , 而不是灌输 。
在没有实践机会的时候 , 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学好知识模型与体系然后先把这些模型写出来或者说讲出来 , 因为只有写出来 , 讲出来的才是属于你的 , 如果你不能够有条理的讲5分钟 , 怎么保证给面试官有条不紊的讲个30几分钟 ,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所以最好是以战代练 , 有目的的学习 , 问题牵引 , 围绕问题展开研究 , 这样学的知识会更加的明确如何使用 , 因为你是从如何使用这个目标开始学的 , 你学的知识都是为了立即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 这种方式好过漫无目标的搜索产品经理的知识进行阅读 。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的难度和痛苦感是高于这种阅读和自我学习的 , 相当于你又要做项目解决问题又要学习知识 。但是从学习的效率基于问题研究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漫无目标的阅读 , 比如说我最近就是要搞清楚竞品分析 , 我就集中阅读很多竞品分析的文章(围绕问题进行学习) , 然后我开始选择一两家市面上很常见的产品进分析(吸收实践) , 然后找一些大厂PM进行交流 , 不断打磨优化我的竞品分析 , 哪里分析的不够好 , 是知识结构的问题 , 还是哪些知识点没有吃透 。不断打磨和迭代知识 , 在实践和学习中反复转化 , 你就可以在这方向上做的很深入和精进 。
所以说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的learner , 只有researcher
3、我对入门产品同学的建议3.1 通过知识挖掘机快速建立知识体系所以如果你看了这么多你还是要选择想去学产品经理 , 那么我给你的方案 。第一点就是扩大知识的搜索的范围 , 相比较具体下去学 , 可能搞清楚怎么怎么学和高效的学 , 什么知识值得学才是最关键的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这里推荐一个方法就是碳9学社(碳9谐音探究和我的没有learner , 只有researcher
是一个意思)创始人冯新老师提出的 , 挖 , 读 , 辨 , 输 。
即首先你要学习的内容要先能做到去找 , 去挖掘大量的信息去研读 , 摸索出知识系统出来 。这个过程你不需要读他们 , 你只需要找到他们 , 这个是重点这不是一个边读 , 边找的一个过程 , 是一个一直找内容的过程 。就是你把找到的内容归集到一起 。下一步是阅读 。
第二就是通过读大量的信息来快速对一个领域建立认知 。主要是搭建知识体系和核心结构 , 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然后就深入下去 , 读比较核心的部分 。
第三步在这之后因为你读了大量的信息 , 你就知道这个行业里面谁是比较专业的 , 哪些内容是值得研读的 , 你可以通过比较交叉验证来判断哪些人讲的哪些内容是好的 。
最后就是学了以后你自己成为一个学者 , 你成为一个professor去给外面的人讲课 , 把你学习到的内容讲给其他人 。因为我们几乎本上可以假定当你能够讲出来 , 并且可以做到和教授给你知识的人讲授的水平差不多 , 那么你对知识的吸收是没有问题的 。
3.2 阅读如果枯燥无聊或者动力不够就听过题目牵引如果你觉得漫无目标的学习对你来说不够 , 你可以加入题目解答的方式来学习产品经理 。
比如右侧这道2021年的这套字节题目 , 第一件事儿你也不是要解答他 , 而是你要看懂他在考什么 , 考的是哪些知识点 , 然后带着能够答出题目的角度来学习 , 这样你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所以你需要有一个知识体系 , 就是我前面说的搞懂知识体系远比直接上手聚焦到具体的题目重要 。了解了关联关系 , 然后看到题目的第一件事儿还是要看明白题目对应的知识点 。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这是一个通过题目来实践 , 来看自己知识吸收的一个过程 。
3.3 最终的目标 , 对学习你要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我理解对于产品经理的学习 , 或者任何技术工种的学习是没有学会这个概念的 , 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进步 , 并不是准备好了才开始做 , 而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做 , 你什么时候才去准备 。如果我们把拿到offer必做考试 , 你不能说你准备好了才去面试 , 而是说当你开始想去面试的时候你就要准备了 。可能与面试不同的是 , 你就算拿到了offer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你不会因为拿到offer就停止学习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所以我认为培训教育在短短的2到3个月能做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知识体系 , 并且让你能够清楚的知道知识体系的关联关系 。其次让你养成习惯 , 知道不懂一个方向知识的时候 , 如何拆解去学习他 , 理解他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有一个知识学习的体系 , 并且能做到当你碰到一个领域的问题 , 你大致至少去找哪个方向的知识学习 。我觉得做好这点就非常不错了 。
第二是备战产品面试或者培训教育有一套传统的实践体系就很不错了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这里的实践体系并不是指代的是产品经理工作的实践体系 。我们可以类比这种实践为军校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战术理论知识反复解读每个历史战役 。
产品学习和培训教育有一点永远无法做到的是:他们没法提供一个真实的产品经理工作环境给你 , 他们没法让你真正的下一个决策 , 而产品经理是实践岗位 , 你的核心能力就是下决策 。并且有真实的反馈过来 。这个是核心的问题 , 任何一个培训机构都做不到 。
俞军讲产品经理最像的一个职位是军师或者指挥官 , 就是你必须的真实的下决策 , 然后看到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是你的士兵牺牲了 , 还是对方的士兵牺牲了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就是这个意思 。换到产品经理 , 可能牺牲阵亡是不需要的 , 但是一定是你做了一个决策(产品规则 , 功能 , 提供了新服务 , 新价值 , 新效用)要么很多用户欢迎开始用 , 要么失败了 , 要么耗费了公司的大量的资源(包含了资金、开发、测试等人力资源、时间成本) 。总之你的下决策 , 你的迭代 , 你的看反馈 。产品经理培养能力的环境是一个和用户和公司资源不断的互动反馈的一个环境 。
你告诉我培训机构怎么给你一个这样的环境 , 他们的真的有项目 , 真的有App和网站 , 真的有研发 。这个项目真的要在市场上 , 考虑到窗口期 , 竞争对手 , 他还的真的用户来用 , 是基于商业的需求来做 。这样的环境太难做了 。他做成了卖给你培训服务的多少钱 。
很多培训公司基于一个假的项目 , 让你设计一个产品 , 那你不是在设计产品 , 你是在设计样品 。
他的强度比真实环境低多了 。你设计完了对了还是错了 , 你不知道 , 你只是锻炼了非常基本的产品设计能力 。
更多程度上 , 我觉得培训教育核心是训练你的决策能力 , 让你在真实的决策环境中成功率更高 , 所以一个培训机构胆敢说我培训的产品他就习得了产品能力 。任何一个机构说自己3个月可以让你学到这个产品能力 , 都是bull shit 。任何线下教育机构说自己是一线信息 , 都是bull shit。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去到公司里面就是真实的环境了 , 当然这个环境好一些 , 毕竟是真实的商业项目 , 真实的开发 , 真实的产品 , 但是只要没有用户 , 你依然是样品经理 , 但是比起培训机构的那些产品经理 , 你好多了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去一个有用户的产品环境 。这个和战争是一样的 , 你打过100万军队的战争 , 你的决策模型和打过1000万军队战争的模型肯定不一样 。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最后说下 , 产品是需要纠偏的 , 我们可以惯着叫发散到收敛 , 就是你的有同样知识密度的好朋友给你提出问题 。和你切磋 , 这样你对一个产品 , 一个决策就会考虑到方方面面 , 不要试图想自己搞定 , 这个人的生理局限造成的 , 你不可能想到所有的点 。所以任何一个职业 , 行业来说是一样的 , 行业密度非常重要 。就是一群高素质的人彼此切磋才能进步更快 。
3.4 求职是一个有随机概率的事情
从职业培训内幕到互联网人的入门与提升

文章插图
自己本身负责招聘 , 所以能看到各种各样应聘者看不到的问题 , 其实一个面试者能否拿到offer的基础取决于你的做过的项目 , 实践过后深底思考总结复盘的沉淀 , 能够做到一个项目尽可能学习到更多的能力和沉淀更多的经验 。注意这儿有一个前提就是尽可能的学到更多的能力 , 不单单是经历事情 , 经历了事情没有深度思考 , 没有阅读获得的框架思考 , 还是没法直接用于面试中 。临场表现取决于你的经历 , 所以我理解临场表现是一个脱离了项目经历的因素 。那么他的影响机会很小 。
这个好比修饰词和文章内容的关系 , 如果文章本身内容很硬核 , 那么可能词藻差一些并不影响 。也可以比喻成演讲 , 有料的演讲 , 可以是讲者只是娓娓道来就可以 。没有沉淀的讲者就需要PPT , 灯光 , 音效等更多内容 。
所以真心做过 , 思考过 , 才能顶得住高段位产品经理的提问 。
最后没有面试上也没有关系 , 面试有很大的随时性 。
3.5 有感而发的话如果你恰巧听了我在Aha Club的分享 , 那么你发现我讲的内容是和Aha Club那个销售分享讲的内容是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销售就一定会说假话 。所以也比较抵触销售 , 情绪化的认为只要是销售都是虚的 。而事实上我只是讲了我认为教育和培训应该有的样子 , 而且我比较认可Aha Club的培训方式就是聚焦教辅实践 , 学习依靠学生进行 。这个机制其实自然可以把喜欢PM的人选出来 。
与所有销售说让你们买课程不同 , 我是建议大家想清楚你要做什么 , 你真心喜欢什么 。
其次我尽力做到假话全部说 , 包括我在某些培训机构里面被告知不能说的话 , 我还是会拐弯抹角的讲 , 前提是课程是免费的 , 当然如果是违背尝试的 , 付费的我也不会接 , 如果是付钱让我说一些我价值观不太认同的话 , 只要不是生活所迫 , 我都不会接这样的case , 个人还是很爱惜自己名声的 。
做到教育这件事儿 , 因为我小时候学习反而不好 , 正因为不好 , 我更加知道差生的卡点在哪里 。所谓的优等生其实你不用太关注的和培养他们自己有办法 , 他们本身就可以解决掉这些问题 。这好比NBA的教练没有几个是大牌球员 , 因为他们太有天赋了 , 几乎不需要战术 , 只有角色球员需要战术 , 他们也会大量背诵战术 。做以后角色球员更懂大多数球员成为了教练 。
反思下来 , 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或者说动机 , 以及日拱一卒的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