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和大卫芬奇 《心理游戏》结局:大卫芬奇综合症?

大卫·芬奇和大卫·林奇都是个人最喜欢的导演。芬奇的《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被公认为优秀作品,林奇的《慕兰路》则是其中的神作。芬奇喜欢奥亨利的结局,很多人也喜欢叫他侮辱观众智商的导演。其实我觉得这个标题更适合林奇。毕竟比起穆兰道,作为智商第二梯队的搏击俱乐部是看不上第三梯队的道具的。但尽管如此,游戏还是失去了芬奇的水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影片中过度的伤害和刻意的结尾。
当然,设定游戏的目的也是问题之一。游戏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的逻辑基础,在于让他走出父亲从大楼上掉下来的阴影,重新审视人生和他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但这部电影没有很好地实践。奥顿和弟弟、前妻、父亲的关系很少解释。相反,他很快进入了游戏的过程。同时,这个游戏让主角得到的只有崩溃、怀疑和痛苦,并没有从中看到积极的东西。他失去了自己的财富,却没有其他的人生价值。这让观众看不到主角原本的人生观,更无法接受主角最后的忏悔。
【大卫林奇和大卫芬奇 《心理游戏》结局:大卫芬奇综合症?】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作为一部“动作、冒险、悬疑”的电影,在编剧上的成功完全可以掩盖主题的失败,尤其是芬奇拥有的“侮辱观众智商”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依然可以达到4 5星的水平。但影片中过多的重伤让编剧显得漏洞百出,归结为对主角从金融家到赛亚人转变的过度信任。将近半百岁,主角爬电梯,躲避异地恋,受到全方位监视和八卦攻击。被扔到水里可以平静下来,被关在墨西哥可以回家,一无所有之后,我失去了亲人。最后连跳跃位置都是用crs算出来的。终于对这一切有了一个宽厚的理解,深深的拥抱了哥哥,踏上了泡妞之旅。如果我是主角,我会把这部悬疑片的结局变成血腥的禁片,而不是喜剧。结尾的反转和意外,带有强烈的刻意味道,不合逻辑,更难达不到自然的状态。
或许芬奇也知道自己被贴上了侮辱观众智商的导演标签,感受到了压力,变得过于执着于一个惊艳的结局。言语并不令人惊讶,而是一种荒谬的惊讶,而不是一种平淡的理由。如果是这样的大卫芬奇综合症,就要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什么是“侮辱观众智商”。
心理游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