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面对这些焦虑和担忧,除了男子训练营,很多中小学也开始了男子教育。
既然电视上有什么,家里有什么,他们就控制不了。然后从可以改变的事情开始。
比如学校里的女老师,偏爱听话、乖巧、不调皮的孩子,无疑会阻碍男生天性的释放。
解决办法就是大量聘请男老师,比如武汉育才小学就成立了男班主任工作室,研究如何让下一代重拾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再比如,父亲们经常忙于在外工作,缺乏时间陪伴,于是就诞生了一个父子班,以促进沟通和激素的传递。
文章图片
然后,彻底切断女性的影响,开设男生班,学习象棋、拳击、编程和素质拓展训练。
文章图片
然而,这样的行动真的有意义吗?
文章图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回到什么是男子气概或阳刚之气。
几年前,在美国纪录片《面具之内》中,5万名男孩和5万名女孩接受了人格心理学测试。结果显示,90%的答案是相同的,剩下的10%符合我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天生在性格和气质上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后天强调的很多,比如女生要温柔,男生要勇敢,但是这种强调其实从你给宝宝买粉色或者蓝色的婴儿用品就开始了。
文章图片
退一步说,如果有所谓的阳刚之气,对于一个还没上初中的男生来说,还为时过早。这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肩负起各自岗位的责任,或者组建家庭,扮演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后才能交出的答卷。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然而,一些认为只有男子气概、勇气、力量和血统才能定义一个男人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却在变相扭曲孩子的天性。
众所周知,他们不是在训练男人,而是在训练自我压抑的个体;不是教男生如何去爱和成长,而是教他们如何把歧视传递给别人:养兔子,就是娘娘腔;如果你喜欢粉色,说明你不是男人;如果你哭了,你是一个脆弱的人。
文章图片
纪录片《面具之内》
不可否认,男子训练营确实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一面,但它的坏处可能远远大于好处。
1970年,5岁的柯克·墨菲因为不是男孩被送进了治疗机构。如果他表现出对娃娃的爱,他会受到惩罚,如果他选择刀和枪,他会得到奖励,就像电影《发条橙》中的厌恶疗法一样。直到38岁,他突然上吊自杀,没有人知道这些年他心里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柯克·墨菲小时候和长大后
事实上,这整件事有一个有趣的矛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也就是在鼓励男孩调皮捣蛋、释放天性的同时,男人的教育要求在训练中绝对服从。
但是,无论包装有多洋气,有多需要被媒体煽动,对男性的教育都没有什么深刻的隐藏。说白了就是军事化管理。
花一万块钱,几个星期,似乎父母都愿意放弃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抚养孩子。背后的动机很难说不是一种教育上的懒惰和焦虑。进入时,孩子是一个哭闹、软弱、自律性差的问题男孩。出来的时候变得乖巧听话,符合大家的预期。
推荐阅读
- 姑姑,你这样做,你就是个渣女
- 二婚夫妻之间最大的阻碍就是难以交心
- 今日大寒!过了大寒,就是年
- 今日大寒,还有10天就是除夕了
- 就是这个味!藏在蕉城老街里的年味
- 生活撂不倒的,就是那个不认输的你
- 爱而不得,那就是对你的征罚
- 王者荣耀:为什么很多玩家觉得西施超标,但是天美就是不调整?
- 拌黄瓜好不好吃,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料汁,做法简单实用又好吃
- 你的爱人,用性格不合跟你分手就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