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街 十一街: 感受时间堆砌的痕迹

【十一街 十一街: 感受时间堆砌的痕迹】
成都的武侯,在河的南边,再往南,有一条成都著名的老街——智民路十一街。这条小巷被称为“绝版老成都”。这里没有精心的包装,只有建街以来成都的原汁原味。

据报道,抗日战争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涌入四川,人口激增,于是征用了志民路两侧的大片农田和荒地来扩建居民街道。此时修建了十一街,连接两端的主干道,即智民路、龙江路、新生路。这个地区有很多这样的街道和小巷。有趣的是,这些小巷的命名都是从两位数开始,从11街到17街。
如今,这些街巷中十二街、十五街并入其他街道,十三街、十四街、十六街、十七街已经拆除,十一街拆了一半,只剩下这条百米左右的小巷了。据悉,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儒宗”的着名史学家,曾先后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的向楚,就曾住在十一街。
阳光透过街道树叶的缝隙照射进来,斑驳地落在干净的柏油路上。行人可以骑自行车,在城市里悠闲地散步...穿过智敏路,他们走进十一街,那里到处都是时间堆积的痕迹。斑驳的木门、擦亮的竹椅、随意散落在两侧的矮方桌,弥漫着老成都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宽松、闲适、舒适、平常。住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了。带着二三十年前老成都的街头气息,城市的其他地方也在发生变化,但在这里,生活条件一点都没有改变。巷子两旁,饮茶的方桌、老竹椅、吃火锅的圆眼桌、板凳,一个挨着一个摆放,形成了自己的闲散风格。
巷子口的杂货铺,至今仍保留着原先的模样,老式的柜台上摆放着各种饮料零食,货柜的旁边还挂着一个木框玻璃面的香烟盒子,依然是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的款式,里面放了一层香烟,摆放得整整齐齐。
“没事就来喝茶!”“这桌客人要一杯毛峰,马上来!”十一条街都是茶馆老板的喊叫声。盖碗茶是老成都的代表,“盖天、撑地、做碗人”,一代代延续着成都的茶文化。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喜欢来这里喝茶,认识一些朋友,在树荫下找个地方,点一杯好茶,聊一会儿吹牛,或者坐在这里发呆,坐一下午,这是度过夏天的好方法。老人坐在竹椅上,拿着蒲扇,不停地荡来荡去。一切都那么舒适。
藏在十一街的,除了典型的成都慢生活,还有成都的好味道。下午吃茶,晚上吃饭,每到饭点,饥饿的人群便开始涌入,很快就占据了街道两边,来往的食客不断在小巷中来回交错,一切看似无序却又井然有序。
这条街上最著名的是“第11街苍蝇餐厅”。这家经营了30年的苍蝇馆子,开业至今没有招牌,现在只有一面印有“十一街苍蝇馆子”字样的红色横幅挂在店里。据说这家店是现任老板从婆婆手里抢来的,菜的味道从婆婆时代就很出名了。“十一街苍蝇馆”主要销售家常菜,如青椒丝、川式猪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
有名的还有网红苍蝇馆子幺鸡面,招牌脆绍面和凉拌幺鸡都是招牌。据说马云、郭德纲都点名吃过他家的鸡杂面。幺鸡面的臊子做得脆脆的,与红油结合得恰到好处,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沿街的古建筑和各种颜色的行人都洋溢着十一街独特的魅力和色彩。街道遗存是十一街的精髓,是岁月赋予城市建筑的独特“味道”。早在几年前,十一街棚户区的居民就搬走了,石灰墙开始剥落。黄墙上还挂着“十一街公馆”的牌楼。老居民的生活似乎无法区分,依然保留着街道的温暖。
再往里就走到头了,尽头处是一座名为猫猫巷的道观遗址,它曾是成都保存最好的明代道教庙宇,不过,曾经的道观再也无迹可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