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何为野山参

人参有文字记载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产生于我国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甲骨文合集》就记载有象形文字“参” 。该时期,我国各族群或部落的“图腾”上也出现了象形文字“参”,后来《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记载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称人参为神草 。
清朝时期,长白山地区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列为禁区,但是,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采挖人参的活动 。清中后期,山东、河北的农民闯关东,以放山采参为业 。人参主产区东移至长白山以北乌苏里江流域锡霍特山脉,那里人迹罕至,人参储备较多 。1858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远东地区),导致我国野山参产区退缩至长白山脉一带,产量急剧缩小 。
【到底何为野山参】
由于野山参价格昂贵,均以单支品评论价,野山参的完整性是审定价格的主要依据之一,折芦断须就要降低品味,价格相差巨大 。如今,先进的科学仪器在品评人参过程当中的应用仍有较大的的局限性,鉴别野山参,判断参龄长短,品味等级,仍需要老参农以感官品鉴为主,而这种品鉴技术未经专门学习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很难掌握 。
国家标准委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GB/T18756-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这一国标的出台,对于规范我国野山参市场,促进人参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标将生长若干年具备野山参特征的“林下籽”纳入野山参范畴 。
“林下籽”就是人工播种,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的野生人参,是植物的自燃反籍,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病、虫、害),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土质、坡向、坡度、郁闭度),存活率很低,生长缓慢,具备五形,一般需要20年左右时间 。
野山参移栽、山移、家移、籽趴、秧趴、池底等归类为移山参,移山参与野山参区别十分清晰分明(详细区分请看我的其他文章) 。人参经过移栽,生长速度加快明显,移栽一年后体重就可增加一倍左右 。但是相应的野山参特征也开始变化,丢失大部分野山参的外观特征 。芦发生转向,跑纹,体下垂,按照业内说法就是“走形” 。
市面上常见的园参在这里没有提及,请消费者在购买时擦亮双眼,切勿将便宜的园参当做山参购买,避免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