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牯牛的功效与作用

地牯牛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 , 主要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 地牯牛的药用价孩子很高 , 入药具有通淋截疟 , 软坚消症 , 拔毒去腐的功效 , 常用于砂淋 , 疟疾 , 腹腔症块 , 瘰疬结核等症 。
目前这种虫子的数量非常少 , 也几乎不能人工培养 , 所以它的价值也极高 。
地牯牛喜居沙地 , 在山崖脚下的沙土中都是很常见的 。
地牯牛全年可捕捉 , 多在夏、秋季蚁蛉栖息处铲沙筛取 , 捕捉后用文火微炒至虫体膨胀为度 。
【中药地牯牛的功效与作用】地牯牛体轻 , 质松脆 。气微腥 , 味微咸 。以体大、全形、黄褐色、体轻膨胀、无沙泥者为佳 。
地牯牛的成虫生活于草丛中 , 多于黄昏时飞行 , 幼虫居于干燥砂地土中 , 营漏斗状穴 , 潜伏穴底 , 待小昆虫堕入 , 即捕食 。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
地牯牛的真面目一般人不轻易看到 , 它很喜欢“掩藏”在老房子和山崖脚下松软的沙土中 , 在湄潭乡下的“老房子脚下或偏崖腔” (山崖)的沙土中准能找到它的身影!
地牯牛通常藏得比较深 , 它在沙质土中造成漏斗状陷阱 , 藏在最下能捕食蚊、蝇等小型昆虫 。
它很有心机的埋伏着 , 只要小型昆虫不小心落入陷阱中 ,  就会被它尖锐的大小颚所合成的“吸管”刺吸而死 , 好像电影里的“吸血鬼”呀!死 。
它的成虫叫“蚁蛉” , 是不是很眼熟 , 经常在夜晚无凭无故飞进屋里 , 绕着吊灯飞行的“讨厌鬼” , 原来就是“蚁狮”的成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