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六大常见的移动APP开发框架

移动APP开发框架盘点

盘点六大常见的移动APP开发框架
文章插图

盘点六大常见的移动APP开发框架
文章插图
总体概述
现在比较流行的移动APP开发框架有以下六种:网页、混合、不仅、原生、桥接、自绘 。前三种体验与Web的体验相似,后三种与原生APP的体验相似 。这六种框架形式,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无所谓好坏,适用就是好 。
网页应用适用于传统网站APP化,比如淘宝、京东,有大量WEB页面嵌入到APP中 。
混合应用适用于小成本应用开发,全部代码都基于Web,好处是开发快速、成本低 。
渐进应用适用于高机会成本的场合,边下载边使用,能快速获取,快速体验 。
原生应用适用于大型和高体验要求的应用,能做出让人满意的体验效果 。
桥接应用适用于高速迭代的创意类应用,让体验与成本都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
自绘应用适用于游戏和有特殊效果的应用,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平台约束和表达瓶颈 。
一、网页WebApp
WebApp与传统Web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端框架,特别是V-DOM框架的应用 。此类前端框架使得WebApp与NativeApp在机理上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在众多的前端框架中,React、Vue和Angular是最有竞争力的选择 。
React
V-Dom技术的开创者,主流框架中的NO.1 。React的贡献都是开创性的,在它基础上,也有很多兼容框架,比如Anu,Nerv 。用以解决React在性能或IE兼容性上的问题 。
主流技术方案:
React + Redux + ReactRouter + Material-UI/AntD/Semantic-UI
Vue
由国人创建,在中国拥有大量使用者,也有很多配套的开源项目 。它的主要特点是学习成本低,容易上手 。
主流技术方案:
Vue + Vuex + Vue-Router + Vuetify/Quasar/vux/ Mint-UI
Angular
大而全型的框架,为大型项目所推崇,深度整合Typescript和Rxjs 。
主流技术方案:
Angular + Typescript
二、原生NativeApp
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原生应用只有那么几种 。对于原生应用,架构是基础,框架是核心,加上海量的UI组件 。
【盘点六大常见的移动APP开发框架】 IOS
iOS开发已经从OC全面转向Swift,最新的架构VIPER基本上可以视为MMVPP 。
主流技术方案:
VIPER + RxSwift + Moya + Alamofire + SwiftyJSON/ObjectMapper
Android
Android开发语言从Java更换为Kotlin 。编译时依赖注入框架Dagger也成为不二法宝 。
主流技术方案:
MVP + Dagger + RxKotlin + Retrofit + OkHttp + Kotson(Gson)
三、混合HybridApp
HybridApp的关键不在本身,而在WebApp 。好的WebApp改为HybridApp很容易 。所以混合应用框架实际是指WebApp的基础设施库,有Cordova(PhoneGap)就足够了 。
Cordova
PhoneGap开源而来 。
四、桥接BridgeApp
桥接应用的特点在于使用原生界面,但应用逻辑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用桥接来控制原生界面 。这样达到使用脚本编写原生应用的目的,甚至可以网页与原生应用使用同一套代码,节省大量开发成本 。但是操作手感比网页应用强不少 。
ReactNative与Weex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ReactNative提供工具,将平台差异化开放出来(Learn Once,Write Anywhere);而Weex提供框架,将平台差异化屏蔽(Write Once,Run Everywhere) 。所以ReactNative最大的痛点是使用难度大,必须熟悉所有平台;Weex则注定功能相对弱小,并且坑比较多 。
React Native
React的大热,实际始于ReactNative的发布 。
Weex
小众的框架,能不能壮大,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能有效率地编写应用 。所以很多人认为文档是决定一个开源框架生死的关键 。其实有几个使用框架的开源应用,比文档还要关键 。因为这些应用活着,间接地证明了框架还有生存的价值和能力,也能成为更好的文档教材 。Weex号称有一堆知名的应用,但开源项目就乏善可陈了 。
Xamarin(C#
Xamarin在IOS与Android中的实现方式不一致,在IOS中是AOT直接编译,在Android中是使用桥接技术 。
RubyMotion(Ruby)
动态语言编写移动应用,对语言社区而言是能力问题,必须要证明语言的优越性和无所不能 。但除开狂热爱好者,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最有效率的平台和语言 。Ruby的长处在于Web后端,所以编写APP并无多少继承性,编写效率也由于太过小众而存在掉坑的风险 。有免费版本,但只支持最新的操作系统版本 。
Titanium
这个框架的核心就是使用JavaScript开发应用,与Web开发的在形式上区别很大 。所以从根本上,这就是一种脚本语言框架,和RubyMotion如出一辙 。
五、自绘OwndrawApp
自绘一直以来都是游戏界面的势力范围,事实上除开Flutter,其它的框架都是偏游戏开发的 。所以Flutter的横空出世,吸引了很大的关注,毕竟这是真正跨平台的唯一可行方案 。
Flutter(Dart)
除了使用Dart语言有些争议外,Flutter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跨平台方案,没有之一 。最近它的目标平台除开iOS 和 Android,Flutter Desktop Embedding项目将Flutter引入到桌面操作系统,Hummingbird项目将 Flutter 应用引入浏览器 。它利用 Dart 平台的特性不仅可以编译原生 ARM 代码,还可以编译JavaScript。这使得 Flutter 代码可以在基于标准的 Web 上运行而无需任何更改 。
C++rossApp(C++)
CrossApp是基于Cocos2d-x引擎的,而Cocos2d-x是基于OpenGL的。9秒社团是由手游社区发展而来的,由此可见CrossApp的背景,使用C++开发也有一些忠实拥趸 。
Corona(Lua)
更适合做游戏,不适合做应用程序,主要是因为界面部分,官方提供的UI部分代码非常不好用,自己实现又很耗时耗力 。
Kivy(Python
又一个动态语言开发框架,和游戏引擎结合起来使得它在特定领域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且它还跨windows平台,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运行,可以真正实现跨平台运行 。
六、渐进ProgressiveApp
不仅有边下载边使用这一层意思,也有下载完成后不依赖网络这一层意思 。从类型上来讲,有Google主导的PWA(ProgressiveWebApp),还有微信主导的小程序 。相比PWA一统天下的野心,小程序明显是实用主义导向,能用就好,没有长远的布局 。急于与微信竞争的百度、支付宝、中国九大手机厂商联盟的QuickApp也复制了这种风格 。随着各种跨平台转译工具(如Taro)的兴起,各个小程序平台也随之变成了一个专有浏览器实现,变成了前端千框万架大战中的小小注脚了 。
PWA
全称Progressive Web App,即渐进式网页应用 。相对于国内厂商的私有平台,谷歌主导的PWA从一开始就瞄准下一代浏览器标准 。与传统网页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Service Worker了,相当于本地服务器,能在离线时替代网站服务器继续工作 。除此之外,PWA大致就是一个SPA(single page web app),开放标准的继承性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由于各平台厂商(如微软,苹果)对PWA的态度不明,PWA的推广进展缓慢 。
MiniProgram
微信小程序,由于微信的体量与使用频度,使得小程序可以承载足够的野心 。不过从技术上讲,也就是个使用人数较多的浏览器实现 。小程序和大量的跟随者,促使多端统一框架也发展起来了 。
Taro
React兼容的跨平台多端统一开发框架 。一键生成可以在微信/百度/支付宝/字节跳动小程序、H5、React Native等端运行的代码 。虽然多端统一框架看似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平台运行,但它还是要依赖那些平台工具,还是寄居之上的小程序而已 。
Nanachi
司徒正美开发的React兼容Anu框架的多端转译脚手架 。但是对比Taro是一堆工具打包而成,nanachi仅是一个脚手架,未免寒酸 。不包装一下?
Chameleon
类Vue的跨平台多端统一开发框架 。专门拜读了昨天出炉的《Chameleon原理详解:其它跨多端统一框架都是假的?》 。它有神奇的多态组件,就是重新定义了一个组件声明框架;严格全面的检查,不会不让你的代码不能不跨平台;更多的适配代码,听说有后端统一接口,而且还有一个后台管理系统 。好吧,祝您玩得愉快 。
趋势分析
国内由于微信开放了小程序流量主的广告收入,引爆了小程序的热潮,进一步催生了多端转译框架 。但是这些框架所做的事并不多,引擎还是React/Vue,做了一套各平台统一的UI组件而已 。由于个性化的原因,UI组件是大家一直都想统一,而不能如愿的目标 。Taro框架也只是推销了自己的一套UI组件而已 。在我看来,还不如提供一套组件“标准”,允许并鼓励用户自己实现 。
责编AJ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