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MicroLED,中国台湾面板业险中求胜

在中国大陆厂商不断提升液晶面板市场地位 , 韩国面板双雄持续推进OLED战略之际 , 基本处于跟进状态的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开始切换赛道 , 押宝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Micro LED 。
抓住Micro LED领域尚未出现“一家独大”局面的机遇 , 通过差异化发展打时间差 , 看起来是“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台湾面板厂商眼下不错的战略选择 。然而 , 由于Micro LED存在诸多技术瓶颈 , 目标市场亦与OLED有重叠 , 中国台湾面板厂商能否打个翻身仗 , 仍要画一个问号 。
“夹缝”中寻找市场突破点
一度拥有全球TFT-LCD数量最多的5代线和6代线的中国台湾面板业 , 在没有下游产业庞大需求支撑的情况下 , 随着中国大陆液晶厂商的崛起 , 暴露了其“脆弱性” 。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 , 全球TFT-LCD工业沿着更大、更高、更快方向前进 , 我国台湾面板工业逐渐被中国大陆和韩国甩下已是不争的事实 。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认为 , 我国台湾显示产业要想在夹缝中发展 , 就必须找到新的创新点 。
当前 , 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争夺战逐渐浮出水面 , OLED、QLED、Mini LED和Micro LED等几种技术轨道最被看好 。中国台湾厂商显露出在Micro LED上的雄心 , 鸿海、友达、群创、錼创 , 晶电、隆达、聚积、铼宝等企业近几年都在大力开发Micro LED技术 。
鸿海持续强化Micro LED研发 , 集团内部的Micro LED供应链逐步完备 。鸿海2017年收购Micro LED创新公司eLux后 , 与中国台湾的荣创合作 , 开发可以转移小于50微米Micro LED芯片的技术 。
2019年 , 友达推出12.1英寸的Micro LED车用面板 , 预计于2024年量产 。不久前 , 友达与镎创各自发挥在面板与LED技术上的专长 , 共同开发9.4英寸高分辨率柔性Micro LED显示器 。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巨量微组装产业推动联盟”(CIMS) , 与企业一起深入研究Micro LED技术 。根据媒体报道 , 台资供应链会加速中小尺寸Micro LED布局 , 预计2020年推出Micro LED可穿戴产品 。
押宝Micro LED有多重考虑
为何中国台湾厂商不发展相对成熟的OLED , 而是选择了Micro LED作为其显示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口?
光学检测设备大厂由田新技总经理特助王发成认为 , 这主要受限于中国台湾的显示产业发展现状 。韩国在OLED方面已经发展多年 , 有技术也有市场 , 而中国大陆企业在资金和规模上有优势 , 台湾厂商难以获取竞争力 。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 除此之外 , 中国台湾厂商“押宝”Micro LED , 是出于对产品应用层面和台湾显示产业现状的考虑 。
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刘暾表示 , 在大尺寸面板应用方面 , Micro LED以拼接屏方式应用于大尺寸商用显示领域 , 不仅能与OLED技术一较高下 , 甚至因其材料不同(Micro LED是由超小LED灯珠构成 , OLED用到的是有机发光材料) , 较OLED使用寿命更长 , 表现更佳 。在中小尺寸面板应用方面 , 因其具备解析度高、可分区段显示、主动发光、显色效果好、反应速度快、不会造成晕眩而且体积轻薄等诸多特点 , 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等传统中小尺寸产品 , 尤其是应用于可穿戴、VR/AR、车载等诸多新型显示领域 , 这也是多家中国台湾厂商重点瞄准的应用方向 。
CINNO高级分析师刘雨实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中国台湾拥有从LED外延片制造到面板驱动IC、组装、封测、产品代工等一整套产业链 , 配套完善且实力较强 , 使台湾厂商发展Micro LED具备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 , 并且其对于Micro LED的研发投入时间较早 , 占有先机 。
明基材总经理刘家瑞博士也认为 , 中国台湾在LED领域有一定的基础 , 起步比较容易 。“发展Mini LED、Micro LED的企业基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台厂有机会胜出 , 甚至还有可能与OLED直接竞争 。”
梁新清表示 , 如果Micro LED顺利实现大规模量产 , 对于中国台湾LED产业以及逐渐趋于劣势的LCD产业来说 , 或许都会有促进作用 , “中国台湾显示产业或迎来第二春” 。
需借助中国大陆厂商力量共同开发
虽然中国台湾厂商在Micro LED的布局上正不断加大力度 , 决心十足 , 但由于量产、成本、技术等难题尚未解决 , 加上目标市场与OLED重叠等因素 , 这种战略选择目前来看面临巨大挑战 。
刘雨实表示:“中国大陆和韩国同样重视Micro LED技术发展 , 台湾厂商的Micro LED并不会有类似三星独自耕耘OLED技术数年的机会 。”尽管台湾产业界将Micro LED视为台湾显示产业的出路 , 但就技术本身而言 , Micro LED在量产上的巨大劣势 , 使其面对已经可以量产的OLED时处于被动 , 若迟迟难以获得重大突破 , 其投资吸引力和商业前景不容乐观 。
“目前很难估算Micro LED的爆发时间 。如果台湾厂商希望凭借Micro LED撑起台湾显示产业 , 还是要看时下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刘暾说 。
采访人员在采访时了解到 , 由于Micro LED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 , 例如巨量转移、良率、检测和生产设备等技术障碍仍待克服 , 现阶段还无法大量导入消费市场 , 初期产品价格将明显偏高 。例如 , 理论上Micro LED电视与OLED电视相比 , 其造价应该更低 , 更适合普通消费者 。然而事实上 , 目前的Micro LED电视仍是老百姓买不起的奢侈品 。
以三星的Micro LED电视为例 , 其146英寸Micro LED电视售价约为230万元 , 即便是75英寸电视的售价也需要57万元 。这个价格比目前电视市场主流的4K液晶电视高出上百倍 , 即使与OLED或QLED电视相比 , 其成本也没有任何优势 。超高的生产成本只能通过不断提升良率以及压缩量产时间得到弥补 。
对此 ,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Micro LED正经历从样品到商品化的过程 , 但还无法实现产品化 。如果中国台湾厂商想要实现Micro LED的产品化 , 首先要借助中国大陆的力量 , 共同开发Micro LED技术 , 使生产成本快速降低 。实际上 , 如三安光电、洲明科技、利亚德等大陆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LED显示80%的市场 。其次 , 迅速实现产业化有赖于品牌依托 。台湾厂商要吸引越来越多的TFT面板厂商和终端品牌商进入并推出Micro LED商品 。
刘雨实也认为 , 中国台湾厂商的Micro LED产业化之路需要与中国大陆和韩国产业链深化合作 , 才能更好地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地位 。
【围猎MicroLED,中国台湾面板业险中求胜】集邦咨询分析师储于超预计 , Micro LED能否形成大规模生产 , 到2022年之后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方向 。“近两年 , 中国台湾厂商在Mini LED方面的发展或许会更快一些 , 毕竟Mini LED的量产难度没有Micro LED那么大 , 更有利于快速占领高端显示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