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 二 )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

文章插图
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后,教育部跟踪回访发现,师生对教材整体满意度较高,近90%的学生表示喜欢新教材,认为教材内容丰富有趣、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启发思考 。 有的教师反映道德与法治教材“穿插了很多故事,辨析、讨论形式多样,知识丰富,学生们普遍很喜欢”,语文教材“重积累、重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历史教材“各个栏目有序展开,内容丰富,功能衔接” 。
针对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位的问题,高中三科统编教材都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教育的内容 。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 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 。 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 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
他们为鲁迅“叫屈”:“为什么鲁迅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从小他的文章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真的是对学生好吗?”“中国教育需要改革,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鲁迅代表了中国的脊梁 。 毛泽东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而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本来就需要钙质的补充 。 这次教材“大换血”,导致的后果将可能是严重的:没有鲁迅精神的浸润,学生们生活在温室之中,将不会知道什么叫“惨淡的人生”,什么叫“淋漓的鲜血”,他们会不会得“软骨病”?
教材不是不能改,但不能改掉代表民族精神的骨骼和血液 。 诚然,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风雨如磐暗故园”时代,然而“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心,却是不可少的 。 北京平安街开通时,段祺瑞“执政府”得以保留下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和“淋漓的献血”有关,就是为了给刘和珍让路……
其实,最为典型的例子,还是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至今,她那激越旋律,已经升华为《国歌》 。 中华民族早已不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并不意味着抛弃忧患意识;鲁迅作品的史诗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一个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