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养殖饲养管理技术( 三 )


2、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 , 由于面积大 , 蛙较分散 , 密度也不大 , 产量不高 , 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 , 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 , 称为半精养 。
将体重100g以上的蛙放入以上大池或稻田 , 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 , 按精养方式那样每天投饲 。 但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 , 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 , 可用天然饵料补充 。 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 。 昆虫趋光 , 对不同的灯光有一定的选择性 , 诱虫效果黑光洒优于日光灯 , 日光灯又优于普通电灯和白炽灯 。 诱虫的时间可从4月初开始 , 至10月初结束 。 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 , 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 。 因此 , 若能很好利用灯光诱虫 , 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 , 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 , 效果更好 。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m处 , 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 , 以免遮挡灯光 , 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 。 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 一般是傍晚开灯 , 诱虫主要在上半夜 , 下半夜较少 。 若蛙多虫少 , 也可通宵开灯 。 下雨、大风则不宜开灯 。
半精养方式 , 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 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 , 视饵料条件而定 。
3、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 , 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 , 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 , 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 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 , 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 。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 , 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 , 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
室内的养蛙池 , 一般面积10~20m2不等 , 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 , 以便换水和冲洗 。 为了节约面积 , 充分利用空间 , 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 , 一般以2m为一层 , 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 , 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 , 以便上下操作管理 。 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 。 但放养密度不同 , 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 , 每平方米放养50只 , 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 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 , 密度可稍大些 , 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 , 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 , 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 , 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
在常温条件下 , 成蛙的养殖是4~10月 , 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 。 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 在22~28℃条件下 , 每天可投喂2~3次 , 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 , 投喂量要在10%左右 , 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 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 , 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 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 , 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 , 利于室内通风 。 天气转凉后 , 要及时关闭门窗 , 以便保温 。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 。 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 , 或将室内电灯打开 , 作为给饵信号 , 以后形成条件反射 , 一有信号 , 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