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和牛蛙算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蛙类动物了, 而且它们的相似度还是蛮高的, 所以就造成许多消费者对癞蛤蟆和牛蛙分不清 。 那么, 癞蛤蟆和牛蛙的区别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下两者是如何区分的 。
文章插图
癞蛤蟆和牛蛙的区别
癞蛤蟆体粗壮, 长约10厘米以上, 雄者较小 。 全体皮肤极粗糙, 除头顶较平滑外, 其余部分, 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 。 头宽大, 口阔, 吻端圆, 吻棱显著 。 口内无锄骨齿, 上下颌亦无齿 。 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 。 眼大而凸出, 后方有圆形的鼓膜 。 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 。 躯体短而宽 。 在生殖季节, 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 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 瘰疣乳黄色, 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 乳黄色, 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 。 前肢长而粗壮, 指趾略扁, 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 掌突2, 外侧者大 。 后肢粗壮而短, 胫跗关节前达肩部, 趾侧有缘膜, 蹼尚发达, 内跖突形长而大, 外跖突小而圆 。 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 无声囊 。 体长79-120毫米 。
牛蛙体形与一般蛙相同, 但个体较大, 雌蛙体长达20厘米, 雄蛙18厘米, 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 。 头部宽扁 。 口端位, 吻端尖圆面钝 。 眼球外突, 分上下两部分, 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 可将眼闭合 。 背部略粗糙, 有细微的肤棱 。 四肢粗壮, 前肢短, 无蹼 。 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 。 后肢较长大, 趾间有蹼 。 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 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 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 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 雄性为金黄色 。 鸣声很大, 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
文章插图
癞蛤蟆和牛蛙生活习性上的区别
癞蛤蟆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 。 皮肤易失水分, 故白天多潜伏隐蔽, 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 。 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 。 停止进食, 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 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 才结束冬眠 。 夜间捕食、活动, 以甲虫, 蛾类, 蜗牛, 蝇蛆等为食 。 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
【癞蛤蟆和牛蛙的区别】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 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 。 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 则伏于水草, 仅以头部露出水面, 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 。 牛蛙有群居的特性, 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 待适应环境后, 便不随便搬迁 。 到了5月上旬, 牛蛙叫声尤甚, 一蛙先鸣, 其他蛙跟随齐鸣, 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 其后便抱对产卵 。 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 历经70天左右 。 卵呈片状, 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 。 受精卵孵化为蝌蚪, 生活于水中, 以后变态为蛙 。 过水陆两栖生活 。 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 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 停止活动与摄食 。 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 又出来活动觅食, 即使冬天也是如此, 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
推荐阅读
- 牛蛙的营养价值和禁忌
- 吃牛蛙会感染上寄生虫吗
- 牛蛙吃什么食物
- 什么是牛蛙
- 吃牛蛙会有寄生虫吗
- 牛蛙营养价值都有哪些
- 常见的牛蛙品种
- 牛蛙有没有寄生虫
- 吃牛蛙会长胖吗
- 黄洋葱和紫洋葱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