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油岭长鼓舞舞步叫什么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长鼓舞是瑶族的传统舞蹈 。
长鼓舞主要流传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地, 表演时, 舞者在唢呐伴奏下, 手握长鼓边敲边舞, 因其鼓形较小, 为区别于瑶族另一支系排瑶的“长鼓舞”, 而称“小长鼓舞” 。
长鼓舞起源于瑶族先民对民族的图腾崇拜以及对祖先的敬祭信仰, 多在盘王节、春节或喜庆丰收、祭祀先祖“还盘王愿”以及一些祭祀礼仪中表演, 以示对盘王和祖先的敬祭及迎祥纳福的祈愿 。
长鼓舞有“七十二套路”之称, 主要包括“盖新房舞”和“造鼓舞”, 其中盖新房舞以“莲花盖顶”“漂洋过海”“金鸡展翅”等动作表现“寻屋地”“挖屋地”“砍木”“上梁”等盖新房的全过程;造鼓舞的基本动作有寻鼓木、砍鼓木、量鼓木、架马、锯鼓木、刨鼓木等, 共计12个, 表现出祖先“造鼓”的全过程 。
扩展资料:
表演形式
小长鼓舞主要以建造房屋为表现内容, 舞蹈根据现实生活中建房的程序模拟建房的二十四个动作, 以表现建房劳动的全过程 。
小长鼓舞向来有“七十二套路”之称, 所谓“套路”是舞蹈在表现建房的二十四个程序时, 将二十四个表现性动作分别与“莲花盖顶”和“飘摇过海”(或“行江”)两个程式性动作相结合构成相对独立的二十四组 。
每组称为一套, 每套由三个动作组成, 即:“莲花盖顶”、表现性动作、“飘摇过海”(或“行江”), 每套动作均需在东、北、西、南四个方位上各表演一次, 回到原位后再做第二套, 使其七十二个动作形成统一的整体, 以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
参考资料来源:

请问长鼓舞是哪个民族传统舞蹈? 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传统舞蹈 。 瑶族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比较广, 也是很古老的民族之一 。 瑶族先民早年在长沙、武陵或五溪等地方居住, 后来往向南一路迁徙 。 瑶族人民多信仰神仙,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和舞蹈来崇拜图腾, 所以最开始, 长鼓舞一般在祭祀当中使用 。
“听说娑婆无量苦 。 人皆染色贪尊俎 。 玉镂笙箫金贴鼓 。 长鼓舞 。 梨园弟子邯郸女 。 冬衣紫貂春白 。 凉亭暖阁消寒暑 。 一旦神魂归地府 。 应难取 。 空教泪点多如雨 。 ”-自梵琦《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 。
这舞蹈虽然出自驱鬼逐邪之类的祭祀活动, 现在却被人加入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 传说, 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 。 老人去世后, 弟弟冬比被各个夺取了他那一份家产, 四川流浪 。 后来认识了盘古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 按照约定排除万难做出了这个长鼓并跳起来, 两人才成了神仙眷侣飞升 。 因此人们碰到盘古王婆诞耍歌堂时, 就要跳起这个长鼓舞 。 瑶族人不仅自己一起跳长鼓舞, 还会有花鼓舞, 组起队伍一起庆祝 。
长鼓舞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 还有很多能表现勇猛、奔放、刚强等特点的动作 。 这些动作大多表现瑶族人的劳动场景, 也显示了瑶族人勇敢和热情的性格特征 。

长鼓舞是哪个族的民族舞蹈 瑶族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 。 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 与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 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 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 瑶族舞蹈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 最为人们熟知和喜爱的长鼓舞, 是其中美的代表 。
扩展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