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十大主要习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 , 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 , 感觉味道极美 , 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 到了宋代 ,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 , 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与饴 。 ”酥是油酥 , 饴就是糖 , 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 , 但未成习俗 。 到了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待到宋时 , 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 正式定为中秋节 。 与唐人不同 , 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 , 常以阴晴圆缺 , 喻人情事态 , 即使中秋之夜 ,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 但对宋人来说 , 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 , 诸店皆卖新酒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 笙歌远闻千里 , 嬉戏连坐至晓” 。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 , 夜市通宵营业 , 玩月游人 , 达旦不绝 。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 ,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 红烛高燃 ,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 , 在外地的 , 都要算在一起 ,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 大小要一样 。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 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 , 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 挂于家屋高处 , 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 , 高可数丈 ,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 , 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 , 灯笼两个 , 也自取其乐 。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 , 已作霜风九月寒 。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 在古代 ,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 , 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汉代以后 , 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 , 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 , 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 。 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 。 头上竖两只长耳朵 , 嘴是三瓣的兔子嘴 , 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 , 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 , 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 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 , 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