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养花的苏州人文章( 六 )


菊花真美啊!我爱菊花的婀娜多姿 , 我更爱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
大厅中间有两座宝塔形的花台 , 共有三层菊花 , 朵朵奇妙 , 千姿百态 , 使人目不暇接 。 有花瓣如同无数小手伸出的“千手观音” , 有花瓣儿上短下长而弯的“海底捞月” , 有像螃蟹那样张牙舞爪的“蟹菊”还有小球似的“紫绣球”……最惹人喜爱的还是“小晶” , 这花朵小而白 , 透明得像水晶一样 。 “绿牡丹”这品种 ,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 绿得像碧玉 。 “一品黄”的一片片花瓣 , 颜色金黄 , 肥得讨人喜欢 。 “羞人答答”片片细长的花瓣一齐垂下来 , 真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姑娘那样低着头 。 还有“紫气东来”“霞光夕照”“玉芝初放”等名菊 , 使人爱得不想离开 。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 , 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 , 一直泻到地上 , 活象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 , 一条给舞台的灯光照得烁烁发光的长裙 , 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 而无拘无束 , 仿佛孩子们洗过的头发 , 随随便便披散焉 。 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 , 纷乱地穿插垂落 , 带有一种山林气息和野味儿;在花的世界里 , 唯有风尾菊才有这样的奇特的境界 。
6.急求:对苏州的感受文章一篇多少人想到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戴望舒《雨巷》的恬淡风致 , 还有多少人想到的是“君到姑苏见 , 人家尽枕河”的从容情怀 。
而我觉得 , 苏州城水道作为最基本的城市构造首先是为了成全苏州百姓的饮食起居而设 , 之后才因为有生活的真实和生活的审美 , 水到渠成 , 成就了傍河而居的风情 。 如今 , 人口骤增 , 苏州城的纵横水道已经不能承受其压迫 , 河水自洽的能力消失殆尽 , 所以平江路和七里山塘的小桥流水也已经丧失了它们真正的城市功用 , 徒有一层旧时的躯壳 , 只能供都市匆忙而来的人们没来由的凭吊了 。
步行在乎江路上 , 一条安静的石板路 , 下面是安静的河浜 , 两边是败落的河房 , 融在静谧的秋色中 , 悄无声息 , 像是陕北高原上在冬日南墙边晒太阳的老人 。 我知道一切都在怀念 , 因为这阳光本身就是多少年前的故事 。
这样的小桥流水不要说“夜市桥边火 , 春风寺外船” , 就是想看看河边的洗衣洗菜人都成了隔世的梦想 。 这样的小桥流水已经没有了生命 , 苏州人出门早就遗弃了水道 ,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充斥着大街小巷 , 包括我也是打了的才到这儿的 。
如今 , 还有谁会中了小船 , 沿着七里山塘去灵岩看桃花;趁月色踏轻舟去虎丘塔赴千人曲会?一切在水里的营生都是旅游的标签了 。 小侨流水的万种风情 , 都因为这杆一个物质社会这样一个物质条件而留在永远都是想像或者回忆的年代了 。
在山塘街 , 平江路 , 偶尔踏上小桥 , 看看愈远愈深的流水人家 , 眼前仿佛一片幻境 。 就像可以用沸水冲泡的碧螺存 , 蜷曲的茶叶迅速绽放成一种青春 , 一种美丽 , 蒸腾出一种醉人的香气 , 却无法留得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