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虎皮鹦鹉如何快速繁殖,虎皮鹦鹉繁殖小窍门


新手, 虎皮鹦鹉如何繁殖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 。 结群活动 。 以植物种子等为食 。 繁殖期为6-1月 。 营巢于树洞中 。 每窝产卵4-8枚 。 孵化期为18天 。 虎皮鹦鹉
目前国内饲养及玩赏的虎皮, 均为人工饲养下繁殖的笼养鸟, 其体质均有减弱 。 故饲养者宜选择体躯宽长, 体态丰满, 精力充沛的个体进行饲养繁殖, 有利日后种群复壮 。 野生虎皮鹦鹉喜结群生活, 以植物种子及果实为主食, 营巢于洞穴中, 每年繁殖1—2巢, 每巢产卵4—7枚 。 卵呈椭圆形, 卵壳为纯白色 。 在人工饲养中的虎皮鹦鹉、由于嘴壳坚硬, 足趾与利嘴配合攀缘灵活, 非常善于拆毁笼舍, 故宜用较坚固的房舍及金属网围筑适宜的笼舍饲养 。 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 。 我国南方城市, 冬季气温不低于0℃, 可利用露天笼舍饲养繁殖虎皮鹦鹉 。 家庭中少量饲养, 可选用适宜的箱笼, 饲养及繁殖效果甚佳 。 笼舍内需设置足够的栖架, 供其攀跃和栖息, 笼内地面或笼底部垫细砂, 供作砂浴和取食 。 饲养室需通风良好, 光照宜长 。 大量群饲的虎皮鹦鹉, 饮水量很大, 又因此鸟常在饮水的同时排粪, 常易污染其饮水, 所以最好采用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供水, 使之不能入水洗浴, 可保持饮水清洁 。 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 稗子2份, 苏籽1份 。 这种混合的粒料, 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 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 如墨鱼骨、贝壳等 。 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 则孵化效果不佳 。 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 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 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 内、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 。 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 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 巢箱的参考尺寸为, 内外巢室各为16厘米(长)×16厘米(宽)×16厘米(高);巢口直径5~6厘米, 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 。 虎皮鹦鹉
北京饲养虎皮鹦鹉, 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 夏季因气候炎热, 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 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 幼鸟体质不佳, 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 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 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 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 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 。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间, 虎皮鹦鹉可产卵孵化育雏3~4巢;每巢产卵4~7枚, 最多达10枚, 卵壳纯白色, 卵重2.5克, 孵化期18天;雏鸟留巢34~38天, 约40日龄开始独立生活 。 幼鸟在6~8个月性成熟, 并开始求偶繁殖, 最佳繁殖年龄为1~5岁 。 在南方饲养虎皮鹦鹉, 四季都可繁殖, 但是如果夏季温度过高, 还是建议不要让亲鸟抱窝 。 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 开始发情、交配, 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 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 蛋呈白色, 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 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 孵化以雌鸟为主, 孵化期为18天 。 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育雏期30天左右, 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 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 影响孵化和育雏 。 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 相对湿度45%~50%,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 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 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 应不断更新种鸟 。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 虎皮鹦鹉的品种可以分成20大类: 1.原始种(Base Color)最常见的虎皮鹦鹉品种 。 2.蛋白石种 (Opaline){花纹变异} 蛋白石种和原始种主要的区别在于背部的斑纹羽毛, 蓝白色系(包括天空蓝、钴蓝、紫罗兰、白)带了蛋白石的背羽外围颜色为蓝色, 不带为白色 。 黄绿色系(包括亮绿、深绿、橄榄绿、柠檬黄)带了蛋白石的为绿色, 不带为黄色 。 灰色系(包括灰、炭黑)带了蛋白石的为灰色, 不带为白色 。 特点:背部有倒三角纯色区域, 每根翅羽毛末端显现与身体本色一致的颜色 。 3.灰翅种(Grewing或Clearwing或Dilution){颜色变异} 灰翅种的前两个英文译名分别是“灰翅”(指的是花纹从黑变灰)和“亮翅”(指的是翅膀的颜色从以黑色为基调的暗色变为以浅色为基调的亮色)这都是从翅膀上来说的 。 而“稀释”指的是翅膀花纹, 连同身体颜色一起被稀释变淡的过程 。 灰翅总的来说就是花纹从原本的黑色被稀释为不同程度的灰色, 身上的蓝色绿色同时也被稀释到不同程度上的浅绿和浅蓝 。 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 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灰色 。 4.肉桂翅种(Cinnamon){颜色变异} 它和“灰翅种”类似, 是翅膀颜色的改变, 但不同的是灰翅的翅膀是被稀释灰色, 而肉桂翅则是被稀释成接近于咖啡色的“肉桂色” 。 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 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咖啡色 。 5.黄/白化种(黄/白红眼)(Lutino){颜色变异} 黄化种是颜色的变异类型, 就是绿色鸟体身上所有的符号全部消失, 黑色素被完全取代, 绿色被冲淡成为黄色 。 眼睛的虹膜也从黑色变成红色, 是为数不多的几种虹膜颜色也发生了变异的品种 。 白化种和黄化种相似, 白化是黄化的鸟再经过一次蓝化而形成的 。 特征和黄化相似, 只不过不同的是全身雪白 。 特点:红眼睛, 纯黄/纯白羽毛 。 6.鱼鳞种(Spangle)鱼鳞种实际就是翅膀的颜色结构完全和原始种的结构反过来, 原始种该是黑色的区域在鱼鳞种身上是白色, 在原始种身上是白的地方鱼鳞种又是黑色的 。 因为黑色变成了外面的圈圈的颜色, 所以相比起原始种翅膀黑色区域的大面积分布, 鱼鳞种的黑色少的多 。 特点:每片羽毛边缘为黑色, 其它地方为纯色, 与色系对应 。 7.派特种(Dominant Pied、Recessive Pied、Clearflight Pied){花纹变异} 分为三大类: 显性派特——遗传类型:显性遗传 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 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 。 特点:两片大翅膀为纯色, 成年后有白眼圈 。 隐性派特——遗传类型:隐性遗传 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带有同种隐性基因, 才会把隐性遗传的性状遗传至后代 。 特点:身上黑色符纹无规则并且模糊, 成年后无白眼圈 。 亮飞行羽派特 只有翅膀末端的飞行羽全部褪色成纯白或者纯黄 。 身体出现的斑点和块也相对较小, 通常还会有些清楚的身体羽毛颜色在脖子上出现 。 也有清楚的羽毛补丁在头的后面 。 8.黄脸种(Yellowface){颜色变异} 正常情况下绿色系的鸟(亮绿、深绿、墨绿、灰绿、黄色…)面部是黄色的, 而蓝色系的鸟(天空蓝、深蓝、紫罗兰、墨富、浅紫、灰色、白色…)面部是白色的 。 当蓝色系白脸被黄脸取代的时候 。 这类鸟叫做黄脸种 。 特点:身体为蓝系鸟, 脸部为黄色 。 9.冠羽种(Crested ){毛型变异} 冠羽是属于毛型的变化, 基本上可以大抵分为3种类型:“簇状冠羽、半圆冠羽、圆冠羽(全冠)”三种 。 同时日本还有过伴随着卷背出现的冠羽品种, 称之为冠羽卷背 。 冠羽的特色就在于头顶羽毛的形状, 通常以对称的毛型为审美标准 。 特点:毛型变异 。 10.华乐种(Fallow) {特殊变异} 华乐种是除了黄/白化种以外唯一具有红眼睛的品种, 各种斑纹都有可能出现在华乐种身上 。 特点:杂色羽毛, 红眼睛, 羽色有微肉桂浸染效果 。 11.黑背种(Saddleback){特殊变异} 这种鸟看上去有些类似蛋白石, 但实际不是同一型, 黑背种从头部开始就有灰色的斑纹, 并且往下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黑色斑纹, 在颈部没有像蛋白石一样出现一个“V”字型的空缺 。 12.德克萨斯亮体种(Texas Clearbody){特殊变异} 因为最早出产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 所以通常都叫做“Texas Clearbody”, 一般在你看到这种鸟的时候并不会太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 。 因为除了颜色以外身体的标号基本和正常鸟相同 。 主要特点在于它的身体上面, 腹部的基本颜色被稀释, 蓝色稀释为淡蓝白色, 绿色稀释为明黄色, 其它的特征不变 。 还有一点就是亮体种身上不会掺杂任何的杂色, 并且在翅膀的最下端飞行羽会呈现出灰色而不是通常的黑色, 这也是一个区别的主要关键所在 。 13.板岩种(Slate ){特殊变异} 一种极端罕见的品种 。 这种颜色出现的方式类似于灰色或者紫罗兰的颜色变化, 这个基因导致了一种非常非常深的蓝色 。 真实的板岩虎皮仅仅出现在蓝色系的虎皮身上 。 14.炭黑种(Anthracite){特殊变异} 炭黑虎皮拥有非常黑的身体颜色, 这是所知虎皮品种中颜色最深的 。 出现黑色的羽色是极端罕见的 。 15.黑脸种(Blackface){特殊变异} 同样是一个极端罕见的特殊变异, 仅仅出现在荷兰 。 黑脸种的鸟是一个黑色素增加的变异类型 。 从身上脑袋上都能体现出来, 也是虎皮中唯一的身上都出现斑纹的鸟 。 16.斑驳种 这种鸟也是杂色鸟的一种, 它不是派特的原因就在于这种鸟的杂色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则, 看上去羽毛的排列就像是随意混搭上去的 。 而且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毛量的增多 。 17.半边种(Half-Sider){特殊变异} 这是一个不能被遗传继承的基因类型, 是一个彻底的突变 。 视觉上面, 这种鸟会像是突然间被分成两半或不均等分的块状, 而不同区域显示出来的样子完全是不同的品种或者颜色, 反差很大 。 18.暗翅种(Darkwing){特殊变异} 有些类似亮体种的鸟, 不过它的翅膀全部是黑色的, 身上变成了明亮的柠檬黄, 极其罕见 。 19.不完全鱼鳞种(Melanistic Spangle) 无意义, 不列入介绍列表 。 20.卷毛种 毛型的特殊变异, 无独立生存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