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年代

作者:黎荔
1989年 , 罗大佑颇有预见性地指出:“即将是一个告别的年代 , 人们将向旧有的价值、旧有的世界与旧有的整合告别 。 ”
确实 , 之后 , 我们就身处于一个漫长的、持久的、不停息的再见之中 。 这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 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让人们目不暇接 。 一浪接一浪的城市拆迁大潮 , 簇拥着一座座“玻璃之城”、“钢铁之城”、“水泥之城”拔地而起 。 在城市拆迁大潮的背后 , 是传统古建筑、古村落面临的生存的窘境 , 大量的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被推土机毫不留情地“推”进了历史 。 在不知不觉中 , 城市没有了品味 , 没有了特色 , 没有了文化 , 失去了曾经耀眼与辉煌的精神故园 。
告别的年代
告别的年代 , 也以上一个时代的人物一个个地故去为代价、为标记 。 丧礼的钟声 , 一声声地传来 , 宣告着时代的终结 , 不是寿终正寝 , 而是猝然而逝 。 告别的年代 , 中国文化的主流心理不再是“中庸”的平衡和“天人合一”的圆融 , 中国文化由“合一”向“分裂”转化 。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普遍社会心理 , 是寻找集体认同的共同法则 , 害怕被开除、被孤立 。 而今天 , 我们都是愤世嫉俗的 , 充满了强烈的、不肯化归的个体思维 。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特征之一就是分化 , 国家与社会共同体的分化 , 不同利益集团的分化 , 不同文化集团的分化 , 知识领域的分化等等 。 我们承载着流派蜂起、思潮争战的分裂的宿命 , 体验着现代化自身丰富和复杂的矛盾性内涵 , 否定了已有的传统价值体系 , 但又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 , 不再思考未来 , 而注目于现世 。
告别的年代
【告别的年代】从童年到老年 , 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层面 , 我们的成长往往都是裂变式的——突如其来的改变 , 把我们措手不及地推向时间和命运 , 然后按照上苍和社会的塑形走下去 。 无论是顺应这种命运 , 还是因忍受不住内心的叫嚣而奋起反抗 , 我们都如孤独的战士一般 , 无人能帮 , 无法去帮 , 归根到底 , 这是“一个人的战争” 。 在这场名为孤独的战争里 , 我们被一种称之为欲望的“梦魇”压得喘不过气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