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 即“写什么”“怎么写” 。 “语文味”具体表现在能动情诵读 , 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
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 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 , 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 , 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 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 , 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 。
潜心阅读 , 读出“语文味”;品词析句 , 诠释“语文味”;扎扎实实 , 写出“语文味”!
学语文的本质是学语言 , 学生走不进文本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读 , 是缺少了读中的品味与体验 。 学生能走进文本的最大秘诀是什么?也是读 , 是有了读中的理解、品味与体验 。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 , 都离不开读 。 读 , 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 , 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 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 。 ”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 , 既要书声琅琅 , 又须“静思默想” 。 因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 , 沉浸于文本之中 , 浸染于语境之中 , 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 , 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 才能越来越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 , 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
【学习知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 首先强化初读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 , 进入课文 。 即一开始就让学生静下心来 , 充分地读书 , 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 。 其次 , 在精读阶段 , 教师可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 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 , 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句子 , 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 , 想开来 , 教师且当个“红娘” , 在学生内容理解不到位 , 情感体会不到位的地方 , 穿针引线”、“牵线搭桥 , 从而理解领悟全篇内容 , 达到读出情 , 品出味 , 悟出效 , 习得法 , 激活思的效果 。
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 ,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 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 在学习活动中 ,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 不是被灌输的器皿 , 更不是书本的奴隶 , 教师的“应声虫” , 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 。 而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 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 。 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 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 , 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 , 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 , 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 , 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 。 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 ,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 灵活运用 , 巧于点拨 。 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 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 。 鉴于此 , 本人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 , 引导 , 培养 , 实践”这四法的教学模式 , 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 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 。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怎样学习盘发
- 学习知识|部队是怎样选文书的
- 学习知识|母亲怎样教育男孩
- 学习知识|你是我学生又怎样 书包
- 学习知识|怎样写遗书,我想写遗书
- 娱乐知识|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谁,妇人之见的主人公是谁
- 娱乐知识|zzc是谁,pdd开除zzc
- 娱乐知识|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 娱乐知识|夏雨荷是谁,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谁
- 娱乐知识|上官婉儿是谁,上官婉儿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