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李时珍用什么方法研究药物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 。 李时珍 , 字东璧 , 号濒湖 , 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 明以前 , 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 , 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 。 从明代起 , 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 , 在这里筑起了堤坝 , 后来称它瓦硝坝 。 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 , 是蕲州风景区之一 。 东出瓦硝坝 , 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 , 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 , 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 , 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 , 祖父是一个医生 , 父亲李言闻 , 又名李月池 , 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 , 曾做过“太医吏目” 。 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 , 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 , 浅学未能窥造” 。 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 。 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
在封建社会里 , 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 , 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 , 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 。 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 , 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 , 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 , 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 , 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 , 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 , 荣宗耀祖 , 因此 , 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 , 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 , 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 , 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 , 三次都失败了 。 有一年 , 蕲州一带 , 河水上涨 , 淹没了田地 , 又淹没了市巷 , 农田荒芜 , 疫情严重 , 肠胃病到处流行 。 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 , 不替穷人看病 , 穷人有病 , 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 , 临走时 , 个个都道谢不绝 。 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 。 李时珍20岁的那年 , 身患“骨蒸病”(肺结核) , 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 , 几乎把命送掉 , 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 , 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 。 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 , 向父亲表示 , 立志学医 , 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 , 父亲看他态度坚决 , 也只好答应了 。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 , 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 , 晚上 , 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 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 “读书十年 , 不出户庭 , 博学无所弗脚” 。 由于他刻苦学习 , 掌握了治病方法 。 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 , 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 , 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
多年的临床实践 , 使李时珍懂得 , 做一个医生 , 不仅要懂医理 , 也要懂药理 。 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 , 就会闹出人命来 。 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 , 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 , 唐代的《新修本草》 , 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 。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 , 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 , 虫鱼互混” 。 比如 , "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 , 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 , 本是两种药材 , 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 , 不能入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