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健身养生的世纪,太极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养生运动 。 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源于《易经》,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武 。 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 。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康复与医疗作用 。 但练好太极拳,首先就要从无极开始 。 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 所谓“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极拳是内家拳,以修炼内功为本,以虚静为本体,以清静为极致 。 所以“静”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 。 如何使“静”得以贯穿始终呢?根据本人日记和一些零星肤浅的认知笔录,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前辈与同仁指正!
太极拳练习,从站桩、基本功,到套路、推手、散手、实战技击,都离不开身心松静 。 只有“静”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内在神、意、气的中和作用,达到神意内敛,气不散乱,动静合一 。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找和体现的 。 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所以练太极拳应以主静主内为主,由松柔入手 。 如无静无松神就散了,气就上浮 。 若练习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现上,不体会内在的变化,就无从体悟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更谈不上功夫的境界了 。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曰:“学者初上场时,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 ”又云:“未打拳时,心平气和,浑然一太极气象 。 将打拳时,神恬气静至手足 。 ”
太极拳的“静”,是看不见的内在神、意、气的中和运动 。 它虽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 。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 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才是目的 。 静能和,和能内外协调;静能通,通能身心松透 。 静能让身体如同进入虚空状态,一旦虚空则神宁心静,处处是静,平心静气 。
习练太极拳,能认识、掌握、体悟其中的“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 因为,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之中,七情六欲,纷纷扰扰,浮躁的情绪,不安的心理,随时困扰着我们 。 想找一刻的平静,一片心灵的净土,放松自己的心情,消除烦恼,缓解压力,都是那么不容易,又何况静修太极呢?
人的思维心绪是很难控制的 。 古语有云:“心猿意马 。 ”如果要强行收敛和控制,往往适得其反,越想静越难以静 。 只有循序渐进,慢慢诱导,耐心感悟,日久方能静下来 。 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意、气的协调变化,才能聚神、练意、养心,才能表现出外形的稳静 。
太极拳中的静,包含着敬、静、净:
敬:习武先修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是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石 。 要敬拳、爱拳,用恭敬之心去对待太极拳的学习,要对古人与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尊敬传道解惑的老师,尊重他人的指导指教,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
静:从思想意识上,先将心静下来,锁住心猿栓意马 。 通过调心、调身、调息,排除杂念,放松身心,以一念代万念,渐进忘我虚静之状态 。 只有让心灵保持空明、宁静,不受欲望的扰乱,方能达生命最明智、最本真的状态 。
净:思想意识上,干干净净,不带固有认识观念、好恶之心去学习 。 身心空空荡荡,才悠然自得,心静自然 。 只有内外通透,无一丝杂念,把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拳即是我,我即是拳,拳我合一,方能在行功走架中,体悟“静”的妙处 。
推荐阅读
- 太极:以“哲”慧心
- 感悟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
- 学习知识|希望英语怎么说,四个希望英文
- “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真正含义
- 三伏天养生须“扶阳”
- 经典养生方中的“四大名补”
- 夏天养生“八戒”
- 老人冬令进补勿忘“平衡”
- 王者荣耀:妲己“九尾天狐”新皮肤建模曝光
- dnf:110版本“最强特效套”,全民变身元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