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先生养花日常by( 四 )


在我工作的时候, 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 就到院中去看看, 浇浇这棵, 搬搬那盆, 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 然后再出去, 如此循环, 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 有益身心, 胜于吃药 。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 就得全家动员, 抢救花草, 十分紧张 。
几百盆花, 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 使人腰酸腿疼, 热汗直流 。 第二天, 天气好转, 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 就又一次腰酸腿疼, 热汗直流 。
可是, 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 连棵花儿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 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 约几位朋友来看看, 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
花儿分根了, 一棵分为数棵, 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 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 当然, 也有伤心的时候, 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 下了暴雨 。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 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 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实,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赏析]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 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 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 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 。
但是, 在字里行间, 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 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 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 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 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 它是作者的心声, 它不是硬塞进去的, 不是技巧, 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 。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 ”
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 若是他没有那样一棵善良、美好的心灵, 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 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 。 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 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 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
所以, 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 。
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 。 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 。
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 。 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 就是这个意思吧 。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 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 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 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 然而, 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 。
全篇不离养花, 层次十分分明, 或谈养花的爱好, 或谈养花的辛苦, 或谈养花的快乐, 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 有变化 。 最后一段, 寥寥数字, 画龙点睛, 明确 。
5.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阅读答案一生做好一件事孔令东①2004年12月, 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 走完了93岁的人生 。 我从纪念他的文章中知道, 他有一个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他对人说:自己只会做一件事, 就是研究数学 。 并且他要求自己:一生做好一件事 。 他爱数学, 有一个原因是:数学简单, 只要一张白纸和一枝笔就行 。 ②不错, 陈省身生活在红尘之中, 浮嚣之声一定会传到耳朵里 。 但是, 当他面对一道道数学题, 面对白纸或黑板时, 他会如老僧入定一样, 把这个尘世都摒绝于外 。 于是, 他的一生得到最大的成功, 他的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jízhì) 。 杨振宁说, 陈省身是可以和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数学伟人 。 ③人们会问, 数学可以如此, 其它行当也可以如此吗?我想也可以 。 当一个人静下心来, 谁都可以把自己的学问、事业, “简化”成白纸和黑板 。 ④法国马赛有一位叫多梅尔的警官, 为了缉捕一名奸杀女童埃梅的罪犯, 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 打了30多万次电话, 足迹踏遍四大洲, 行程达80多万公里 。 多年来, 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捕上, 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 他仍矢志不移, 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 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 。 那年, 当他拿手铐铐住凶手时, 已经是75岁高龄 。 他兴奋地说:“小埃梅可以瞑目了, 我也可以退休了 。 ”有采访人员问他, 这样做值吗?他回答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 这辈子就没有白过 。 ”⑤我的朋友是个采访人员, 到过一个地方小剧团采访, 剧团里有一个花旦演员已经五十多岁了, 她告诉采访人员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 1965年, 这个剧团到一个偏远的山区为农民演出, 她出演折子戏《昭君出塞》中的昭君 。 在最后一个晚上演出前, 公社领导设宴款待他们, 她因推却不过, 呷了一小口酒, 以致在晚上的演出中, 唱一句高腔时升不上去, 只好用技巧平滑地掩饰过去, 她为这个小小的失误伤心不已, 觉得有愧于这个职业 。 但是剧团明天必须返城, 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 她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来此地演出, 把每个字都唱得准确无误 。 十年“文革”, 剧团瘫痪, 但是她背着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练功 。 到粉碎“四人帮”后, 剧团复兴了, 再一次到那个山区演出, 她重演《昭君出塞》, 每一场都演得神采飞扬 。 有一个老农民, 特地到后台找了她, 说:“十年前, 您有一个高腔没有翻上去, 而这次我一连看了3场, 唱得满弓满调, 您对得起您的行当 。 ”她当时就流泪了 。 她不是什么名角, 一辈子没走红过, 但她仍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好演员 。 ⑥我最后想说的是,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想成功, 喜欢跳槽的人太多了, 不少人跳来跳去, 最终一事无成, 黯然而退 。 我们何不像陈省身教授、多梅尔警官以及那位花旦演员那样, 一旦看准了自己的潜能, 看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就沉下心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喜欢的这件事, 这样, 成功的几率也许会大些 。 1、根据第①段的拼音, 写出词语:jízhì____(2分)2、第③段画线句“人们会问, 数学可以如此, 其它行当也可以如此吗?”一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该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4分)3、文中, 作者共举了三个事例:(1)陈省身教授一生执着于数学研究, 终成数学界泰斗 。 请概括地写出另外两个事例:(2)__________;(3)__________ 。 作者借这三个事例要告诉我们的是__________ 。 (6分)4、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 以及你平时的阅读积累, 再列举一个符合作者观点的事例, 并作简要的分析 。 __________(4分) 答案:1、(2分)极致 2、(4分, 每空2分)设问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受数学界的这个实例的启发, 作者转而在其他领域寻找合适的事例来证明“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个观点的可行性 。 3、(6分, 每空2分)(1)法国警官多梅尔为缉拿凶犯追踪几十年, 最终为受害者昭雪, 不辱警官使命;(2)不知名的花旦演员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表演境界, 练功几十年, 终于弥补了曾经的遗憾 。 发掘兴趣, 静心努力,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是一种成功 。 4、(4分)(事例正确1分, 围绕“发掘兴趣, 静心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展开3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