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论治恶露不下

中医认为恶露不下,主要为寒凝或气滞,致使余血浊液阻而成瘀,亦有因产时亡血耗气,气血俱虚,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血虚无血可下 。 恶露不下以实证居多,因虚而致者,属虚中夹实之候 。 临床上可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三大类 。 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中医分型论治恶露不下的相关内容 。

 

中医分型论治恶露不下

文章插图

(一)寒凝血瘀证 
1.临床见证:胎盘娩出后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稍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
2.辨证依据:
①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黯有块 。
②小腹冷痛拒按 。
③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苔白,脉沉紧 。
④素体阳虚,有感受寒邪或摄食生冷史 。
3.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
参考方:①起枕散(《济阴纲目》)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丹皮、肉桂、元胡、五灵脂、蒲黄、没药、白芷 。
原方治产后恶露不行,心腹及儿枕作痛,甚危 。 用于寒凝血瘀所致恶露不下、产后腹痛、痛经等 。
倦怠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补虚 。 胃脘胀痛,纳少便溏者,加白术、白豆蔻、砂仁以健脾和胃散寒 。 若小腹胀痛,腰膝冷痛者,加香附、川断、乌药、牛膝以理气止痛,补肾通脉 。


参考方②经验方(《何子淮女科经验集》)
组成:当归、川芎、益母草、红花、桃仁、肉桂、延胡索、炮姜、泽兰、炙甘草 。
本方以生化汤为基础,酌加温经活血祛瘀药,以达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目的 。


参考方③桂枝茯苓胶囊(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主治:用于妇女血瘀所致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 以其所具温经化瘀之功,于此证亦属相宜 。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消症 。
用法: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

【中医分型论治恶露不下】
中医分型论治恶露不下

文章插图

(二)气滞血瘀证
1.临床见证:胎盘娩出后,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血色正常或紫黯,或夹血块,小腹及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舌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
2.辨证依据:
①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黯有块 。
②小腹及胸胁胀痛,精神抑郁 。
③舌黯有瘀斑,脉弦涩 。
④素体抑郁,或有产时或产后情志内伤史 。
3.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
参考方①通瘀煎(《景岳全书》)加益母草、丹参
组成:红花、归尾、香附、木香、乌药、青皮、山楂、泽泻、益母草、丹参 。
原治妇人气滞血积,经水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 。 兼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 。 火盛内热,微热血虚者加芍药,血虚滞涩者加牛膝 。 血瘀不行者加桃仁、苏木、元胡,瘀积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或芒硝、莪术 。 瘀血郁久化热者,加丹皮、赤芍以清热凉血 。



参考方②化瘀止露饮(《中医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香附、当归、川芎、延胡索、益母草、丹参 。
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滞血瘀证 。
若腹胀胁痛甚者,加郁金、枳壳以行气解郁 。 恶露夹血块,小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以化瘀止痛 。 嗳气少食者加白术、陈皮、砂仁以健脾理气 。 烦躁易怒,头痛失眠者,酌加栀子、丹皮、夏枯草、菊花、珍珠母以清肝泄热 。 血色紫黯,腹痛有冷感,加桂枝、吴茱萸、炮姜以温经散寒 。
③血府逐瘀胶囊(天津第五中药厂生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