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岭南人

作者:黎荔
生为岭南人,骑楼,水塘,龟龄膏,龙母庙,茶船古道,龙舟竞渡,老火靓汤,粤语老歌,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传统街巷、特色商铺、古迹宗祠遍布 。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
【生为岭南人】
生为岭南人
中国历史悠久,跌宕起伏,文化包罗万象,很难说哪一种文化是正统 。 好比目前全国官方语言都说普通话,但其实普通话和北京话都是胡音,乃是满人的遗产 。 真正的汉语应该是客家话 。 在秦朝战乱之际,客家人南移,有的甚至远走海外,但却至今保持了上古华人的习惯,是真正的中国人 。 之后中国不断扩张并受到胡人的侵犯(如五胡乱华)和联姻(从古至今一直有之),因此现在北方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胡人的血统 。 每次中国动荡,都会有华人南移 。 中国历史至少曾有过三次大规模南渡,即晋之南渡、宋之南渡、明之南渡 。 所以,闽南两广其实对中国传统的保护比北方要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语言 。 闽南话其实是河洛话,也就是唐朝时中国的官方语言;而广东话其实是唐音,也就是宋朝的官方语言 。 读古籍及诗歌时,用这两种语言比普通话要押韵得多的原因也就在此 。
生为岭南人
从小在广东话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连学校的教育也基本使用的是粤语,主要收看的都是粤语电台或电视台,基本不太看普通话的节目包括属于全国人民的春晚 。 在粤语这种生活方式中浸润的成长之路,注定与中原文化是完全不同另一面貌 。 粤语不仅是岭南文化的载体,而且是维系华人华侨的纽带,是连接两广与港澳以及东南亚华侨的重要桥梁 。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国范围内,几乎已没有什么方言的影响力可以和粤语媲美 。 在全国千城一面、地方语言被普通话格式化的今天,在城市景观日新月异、文化旧貌急剧变为商业新颜的今天,粤语几乎成为了岭南文化的最后立身之处 。 随着岭南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新移民、“新客家”大量涌入,北方文化迅速渗透和浸染,使得岭南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无形中加剧了粤语圈的文化焦虑,以及像我这样的南人北迁的粤语圈离散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