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八 )


《课标》中说:“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 只有当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 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 才能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 提高思维水平 ,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 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 应尽最大的可能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 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 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 , 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 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 。 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二是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 , 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 大类 。 其中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 , 是维持学生对学习孜孜不倦进行的原动力 , 如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愿望、信念、理想等 。 外部条件对激发学习动机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比如父母的表扬、教师的鼓励、奖赏、适当的竞赛等 。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动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 。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 的目的”(高尔基) ,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 , 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 , 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 。 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 , 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 。 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 , 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 , 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 。 所以 , 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 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 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 , 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 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 。 相反 ,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 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差使” , 上课是混日子 , 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 , 注重根据学科的性质、知识的特点、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 , 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 当然 , 教学总不能被“小目的”困扰着 , 必须同学生的大奋斗目标、未来的生存、社会的需要等联系起来 , 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 , 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始终不变 。
二、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 , 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 ,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 通常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欲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 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 , 是对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知识的热爱 ,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 在教学活动中 , 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 比如数学课中 , 当学生了解到“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之时 , 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语) , “数学是科学的眼睛”(罗蒙诺索夫语) , 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就必然会更加坚定有力 。 同时 , 这对于鼓舞学生的求知的热情 , 激发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渴望 , 引起他们对发掘知识奥秘的兴趣 , 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 我在讲授《统计初步》第一课时 , 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情况 , 向学生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问题:假如你是位渔民 ,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渔池中鱼的数目、生长状况、年终是否会盈利?学生听完后立即沸腾起来 , 说法应有尽有 , 待到老师阐明数学中就有一门学科??《统计初步》??能提供答案时 , 顿时一双双渴求的目光投向了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 , 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 下面的教学自然就有了生机 , 效果自然也就很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