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养花的手抄报( 二 )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 , 其构成非常广泛 , 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 。 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 , 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 , 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 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 , 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 , 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 , 牡丹发展在盛世 , 太平盛世喜牡丹 , 牡丹文化也如此 。
“国运昌时花运昌” , 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 历史上 , 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 , 有两个传统名种 , 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 , 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 , 一直流传到今天 。
“洛阳牡丹天下无” , 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 , 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 。 每当花会期间 , 中外游人群集 , 共赏花王 。
牡丹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 , 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 , 有个州名叫汝州 , 州的西边有个小镇 , 名叫庙下 。 这里群山环绕 , 景色宜人 , 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 , 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 , 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
若是定的娃娃亲 , 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 , 作为终身的信物 。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 , 名叫玉女 。
玉女芳年十八 , 心灵手巧 , 天生聪慧 , 绣花织布技艺精湛 , 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 , 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 , 可见功夫之深 。 这么好的姑娘 , 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 , 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 。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 , 家里也默认了 。 可惜 , 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 , 杳无音信 , 更不曾得到荷包 。
玉女日日盼 , 夜夜想 , 苦苦思念 , 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 , 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 久而久之 , 荷包形成了串 , 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
“刘师阁”的传说:隋朝末年 , 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 , 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 , 出生于书香门弟 , 自幼琴棋书画 , 无所不通 , 备受亲邻的喜欢 。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 , 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 隋朝灭亡后 , 哥嫂相继谢世 , 独留她孤怜一人 , 无处可去 , 又兼看破红尘 , 竟出家作了尼姑 。
出家时 , 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 , 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 。 在她的精心管理下 , 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 。
一株着花千朵 , 花大盈尺 , 理拉起楼 , 白色微带红晕 , 晶莹润泽 , 如美人肌肤 , 童子玉面 。 观者无不赞其美 , 颂其佳 , 故每逢四月 , 众多信女纷纷前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