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拍好反串婚纱照( 六 )


——作品:结果是几天之后冲洗出来才看到的 。 作为试机片 , 自己感觉还算过得去 。 长时间曝光的那张 , 基本上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 。 因此 , 我理所当然地把这张作品看成是自己这次采风的“创作”产品 , 而这次应景拍摄的其他片子 , 则是我的“记录”产品、是附带成果 。 从拍摄意图来说 , 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
扫描是用滚筒扫描仪、300dpi扫成50MB的TIF文件 , 长边约6400pix 。 说一句题外话 , 等待看到自己的胶卷冲洗出来那个过程中的期待感 , 也是使用胶片机的乐趣源泉之一 。
2、构图
构图技法方面已经有很多专著了 , 无需我赘言 。 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实际拍摄过程中积累的感想:
——在立意过程中养成上述思考习惯 , 将极大地有利于帮助构图 。 比如 , 分清场景中的核心元素和辅助元素 , 就能帮助我们顺利地提炼出主体、陪体 。 实际上 , 很多情况下立意与构图是同步或穿插进行的;
——主体(兴趣中心)的位置必须突出 。 可以放在“黄金分割”的交点上 , 也可以放在画面正中或其他位置 , 完全视创作意图而定 。
——只保留必要的陪体 , 使得画面简洁、有序;
——要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感 。 当然 , 某些主题需要特意营造某种不平衡感 , 则不在此列;
——善于运用前后景、景深以及将观者的视线导向主体的视觉引导线等元素 , 营造画面的立体感 。 前景有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平衡画面的作用;
——构图不要太满 , 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
——留意水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高低 , 以及是否处在水平状态;
——自己认为好的场景 , 我通常会横、竖构图各拍至少一张 , 以备不同用途;
——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严谨构图 , 从不采取随意拍摄、后期再来做裁切出品的方式 。 因为 , 我希望能够直接用观片器或者幻灯机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品”——无论它们水平高低 , 它们至少不是“半成品” 。 我不希望此时心有不甘而又满脸尴尬地向别人解释:“这张片子 , 其实如果你把它裁掉这些部分来看……还是可取的吧?”
3、用光影或影调效果好的作品 , 大多是有迹可循的:
——善用早晚光线 , 营造低色温、底反差的画面 , 比如早晚霞、长时间曝光作品;
——善用逆光或侧逆光 , 勾勒景物轮廓或制造剪影效果 , 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善用侧光在非平滑物体表面造成的明暗差异 , 凸显物体的质感;
——善用逆光凸显红叶、黄叶的色彩明度、饱和度以及树叶质感;
——借用穿过云层或物体缝隙的集束光对主体的照射 , 得到类似舞台灯光的效果 。 比如西部高原的小村寨 , 常常能遇到光线照亮了村落、而四周的山体和田野则隐在云层遮盖下的暗影里这样的场景;
——巧用物体在水面的倒影;
——用慢门或减光镜延长曝光时间 , 使得移动的物件产生拖尾效果、水流成绸缎状、浪花成云雾状、快速移动的云层模糊化、夜里的车灯形成光带……等等 。
以上这些用光技巧 , 不外乎是在光线的色温(色彩)、方向(入射角度、直射/折射/反射)、强度、光通量、照射范围等方面做文章 。
4、色彩
拍摄彩色照片的情况下 , 作品的色彩构成是又一大评价维度 。 评价色彩构成时 ,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