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蚜虫在云南滇中地区, 温棚(室)内周年发生危害 。 成蚜和若蚜在叶芽和叶背取食越冬, 2~3月早春在月季嫩稍、嫩叶上繁殖, 为害嫩稍、花蕾及嫩叶, 3~4月平均气温20℃度, 相对湿度70~80%繁殖最快, 5月为第一次发生为害高峰期 。 夏季高温多雨不利于蚜虫繁殖, 发生为害较轻 。 秋季气温变暖干燥, 又适宜蚜虫的繁殖发生, 9~10月为第二次发生高为害峰期 。 因此, 每年春秋季4~5月、9~10月有二次发生高峰 。 在温棚(室)内每年从2月中旬到11月均在发生为害, 仅在冬季为害较轻 。 在田间缺水干燥的地块, 枝株长势较弱, 叶色浅绿、叶肉丰软的品种易发生蚜虫危害 。
防治方法:每次剪花高峰过后结合修剪, 剪去有蚜虫的枝叶集中销毁 。 化学药剂采用80%敌敌畏熏蒸, 利用硫磺蒸发器每天夜晚(15~20毫升 /100米2)熏蒸1小时, 关闭大棚到天亮, 连续2~3天即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 熏蒸时注意密闭大棚四周 。 此外, 叶面喷施用乙酰甲胺磷、20%蚜螨灵、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等防治 。
螨类【月季主要虫害防治】螨类在叶背吮吸汁液, 主要通过空气飘散或爬行传播和人为携带传播 。 干旱高温时是繁殖高峰, 植株和空气湿度高于85%时为害大大减轻 。 保护地中全年均可为害, 一般在缺水缺肥、植株生长不良, 叶子发黄的地方先出现 。 在大棚内首先点状发生, 最早危害植株基部的叶子, 随后蔓延扩散从枝叶一直危害到花头 。
防治方法:保持大棚内的湿度合适 。 定期检查大棚内的螨虫发生及危害情况, 发现危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把螨虫控制在发生初期(出现个别植株点状分布时) 。 结合整枝, 发现有螨虫的枝叶及时清除, 集中处理 。 大棚内对零星发生红蜘蛛的植株一定要及时喷施农药防治 。 药剂防治:幼螨、若螨、成螨可用类农药, 如1.8%爱福丁12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虫螨光等防治 。 为提高防治效果, 可用食用醋调节药液的pH值在6~6.5之间 。
蓟马在温棚(室)内周年发生危害, 蓟马以各种虫态在月季上冬越, 每年高峰期从3~11月, 特别在高温期间危害比较严重;12月~2月(冬季)危害减轻 。 在一般生活史里, 产卵于花蕾里, 从卵到成虫经历四个若虫阶段 。 在成熟之前, 若虫有两次离开植株钻入土壤 。 成虫有翅, 有很强的飞翔能力 。 蓟马特别喜欢危害香味浓的花朵, 采花期主要在花瓣中危害, 无花转移危害新梢、幼叶 。 蓟马生长繁殖较快, 在20℃、25℃温度下完成一代分别需要28、25天 。
防治方法:由于有花蕾的保护作用以及若虫有两个阶段进入土壤, 防治较为困难 。 及时剪除有虫植株和花朵、及时清理温棚(室)内的废花, 并集中销毁, 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 。 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 蓟马熏蒸可以在早上或傍晚温室内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 切花运输前用溴甲烷再次熏蒸可以基本达到出口检疫要求 。 农药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300~400毫升熏蒸1小时, 关闭大棚8~10小时;可用吡虫啉类农药如5%吡虫啉1500~2000倍液、5%蓟虱灵1500~2000倍液、250EC杰将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此外, 傍晚用38%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24%万灵1500倍液, 在大棚内空中喷雾后, 关闭大棚8~10小时防治 。
鳞翅目幼虫每年3月开始发生, 5~8月危害高峰期, 9月后危害逐步减轻, 害虫以蛹在土中越冬 。 夜间活动, 经过迁飞进入温棚(室)内, 在叶片背面产卵成块, 对黑光灯具有较强的趋光性;1~2龄幼虫喜群居在叶背取食, 3龄后分散取食且食量暴增, 同时对农药具有较强抗性, 易造成暴发性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