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月季白粉病月季白粉病 室温在2~5℃以上 , 相对湿度23~99%都可以发病 , 潮湿环境最易发病 , 但有水冲刷叶面时对孢子萌发不利 。 栽植过密、土壤中氮肥过多 , 钾肥不足易发病 。 温室(棚)中可周年发病 。 在云南昆明、玉溪、曲靖等地 , 管理不善的大棚内周年发生 , 一般每年3、4月开始个别植株开始发病 , 随后逐步迅速蔓延直到10、11月 , 入冬后发病自然减轻 。 叶片大而薄的品种易感病 , 易感病品种:红成功、红胜利、红衣主教、巴比伦、好莱坞、假日公主等;抗病品种:卡罗拉、玛丽娜、坦尼克、索尼亚 。
【月季主要病害防治】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温室加强通风 , 温度不宜过高 , 降低温室的湿度;平衡施肥 , 避免氮肥过多 , 适当增施磷钾肥;早春剪除病枝、病叶 , 每次剪花高峰期过后 , 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并进行一次彻底的打药剂防治 , 减少病害侵染源 。 主要防治方法是用99%硫磺熏蒸 , 利用硫磺蒸发器每周进行3~5次 , 在夜晚大棚内每次硫磺熏蒸5~8小时 , 根据发病情况决定硫磺熏蒸次数和时间 。 此外 , 用药剂防治可在生长期喷70%甲基托布700~1000倍液、20%粉锈王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 , 连续喷施2~3次 。 也可以用1000~1200倍的保丽安(多氧霉素PS乳剂);用0.02~0.03%的硝酸钾水溶液喷雾防治月季白粉病 。 在叶片的表面和背面同时喷洒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 , 喷后叶面保湿度2至4小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
月季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8℃ , 高于21℃萌发率降低 , 26℃以上完全不萌发 , 26℃24小时孢子死亡 , 病原孢子从叶背面的气孔侵入 , 侵入时需要有水滴存在 , 侵入过程3小时左右 。 侵入后温度在10~25℃ , 空气湿度为100%时 , 经过18小时开始形成新的孢子 。 在云南昆明、玉溪、曲靖等地 , 温棚(室)中主要发生在6~9月雨季;秋、冬季夜间大棚内湿度过大也易发生此病 。 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密集、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氮肥过多时病害特别易于发生 。
防治方法:大棚内湿度过大是诱发霜霉病的主要因素 , 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 水肥供应使用滴灌设施 , 选择晴天中午前浇水、施肥 , 避免低温、高湿 , 减少叶面保湿时间 , 控制空气湿度 , 多开天窗换气 。 全年大棚夜间加强通风 , 避免棚内出现雾气、叶片结水露、滴水 。 冬春季夜间低温 , 在温棚(室)内结合热风加温 , 可以降低夜间低温棚(室)内植株及叶面上的凝结水 , 同时注意天窗关闭留有换气空隙已便通风排湿 。 目前霜霉病没有特效药 , 可用70%百菌清700~1000倍液、58%雷多米尔1000倍液、80%代森锰锌等杀菌剤保护和预防 。 用百菌清、乙磷铝锰锌等药进行烟雾熏蒸 。
月季灰霉病病菌繁殖温度2~21℃ , 最适15℃ , 空气湿度大和叶片上有水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 在1~2日内即可发病 , 嫁接时为保湿覆盖 , 通气不良易发病 , 露地栽培雨多时易发病 , 栽培过密易发病 。 易感病品种:托斯卡尼、地平线、奥赛娜、纳欧米、雪山等 。 抗病品种:卡罗拉、红衣主教、坦尼克、维西利亚等 。 灰霉病在云南滇中地区周年发生 , 每年5~9月高温多雨期间发病较重 , 冬春干燥期间发病较轻 。 切花月季采收后储运期间 , 花朵呼吸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 , 易发生灰霉病 , 花瓣产生病斑腐烂 。
防治方法:与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 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降 , 降低温棚(室)内空气湿度 , 减少叶面保湿时间 , 温棚(室)中注意通风 , 湿度不宜过高 , 在切花时期温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在高温多雨季节 , 晴天要及早打开侧窗和天窗 , 雨天也要及早打开侧窗 , 以便温棚内通风排湿 , 降低温棚(室)内及植株间的空气湿度;冬春季夜间低温 , 在温棚(室)内结合热风加温 , 可以降低夜间低温棚(室)内植株及叶面上的凝结水 , 无加温条件的大棚在晴天的早晨 , 天亮后太阳出来之前要及时打开侧窗和天窗通风排湿 , 可防止早晨大棚上的凝结水直接滴到植株和花头上 。 下雨要防止大棚薄膜、水槽漏水 , 水滴直接滴到植株和花上诱发病害 。 在大棚内要及时清除病残 , 减少侵染来源 , 有病植株应从病症部位以下剪去 。 化学药剂防治有采用百菌清熏蒸及灰霉利、扑海因等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