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在家里养花蛤(一)养殖场的选择条件
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
(二)整埕播苗
1.播苗季节: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 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 。
2.整埕:整埕工作,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 。 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 。 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 。 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 。 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 。 最后,在播苗之前一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
3.播苗方法: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
(1)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 。 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 。 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 。
白苗因个小体轻,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故多选用此法播苗 。
(2)湿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 。 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
用湿播方法,增加了播苗时间,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但播撒较不均匀 。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 。
4.播苗密度: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 。 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 。 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表19-6):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
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 。
/question/1702871727214500180
2.如何正确的养花蛤花蛤的养殖: 繁殖 花蛤雌雄同体,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花蛤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
雌性性腺呈乳白色,雄性性腺呈淡桔红色(或奶黄色) 。 卵呈圆球状、卵径约为70-90微米,卵外有一层胶质的卵膜 。
精子呈狭茧型、长约3微米 。 文蛤的繁殖期在初夏,随种类和地区而有差异,辽宁、山东等地的产卵期在7-8月,江苏、浙江、福建在6-7月,广东、广西在5-7月 。
文蛤产卵期的海水表层温度约在27-29℃ 。 文蛤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24.9-31.4℃,以26-28℃为佳,适宜的海水比重1.010-1.025,以1.015-1.025为好,幼虫生长变态的适宜温度为24.9-31.0℃,适宜比重范围与胚胎发育相似;饵料新鲜、丰富、质量好时、幼虫个体大、变态早 。
文蛤幼苗适宜存活的底质,其含沙量要求在75﹪ 以上(全沙质最好);幼苗对低比重的海水适应性较强,短时间内海水比重降到1.003-1.005时幼苗仍能存活和生长 。 自然海区幼苗生长速度较人工育苗要快 。
文蛤的生长规律 最适宜文蛤生长的海水温度约为15-30℃,春天水温达到11℃以上时开始生长,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浙南地区文蛤生长最快的时间是4-6月和9-11月,12月至翌年2月生长速度极慢 。 文蛤生长速度随个体大小而有明显差异,个体较小的文蛤,其壳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个体大的文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