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方剂( 六 )


温里剂
温中散寒
理中汤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 。 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
小建中汤
【组成】白芍12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生姜9 克、大枣4枚、饴糖18克(溶化冲服) 。
【功用】温中补虚,缓痉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按喜暖,或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等症 。 本方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痉挛等属于中焦虚寒者 。
大建中汤
【组成】川椒3克、干姜5克、党参9克、饴糖18克(溶化冲服) 。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用于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脘腹绞痛,如时而腹部攻冲起包,手不可近,呕不能食 。 或因脾胃虚寒较甚,而蛔虫扰动不安者 。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而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 。
回阳救逆剂四逆汤
【组成】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
【功用】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卧、下利清谷、血压下降、出冷汗,或呕吐腹痛,苔白滑,脉沉细或微细欲绝者 。 本方可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之剧烈吐泻,或大汗过多所引起的末梢循环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发展到休克阶段而属于阳虚寒盛者 。
参附汤
【组成】人参12克、制附子9克 。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用于阳气暴脱,而见面色苍白、头晕、冷阗2出、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 。 现多用于大手术或大出血后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出现上述证候者 。
真武汤
【组成】茯苓9克、白术6克、白芍9克、生姜9克、制附子9克 。
【功用】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而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疼痛或浮肿、恶寒腹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者 。 用本方加减还可用于脾肾阳虚之慢性肾炎水肿、心力衰竭水肿,以及慢性肠炎痢疾之久泻等 。
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炙甘草6克、木通6克、大枣5枚 。
【功用】活血养血,温经通脉:用于血虚寒凝而见手足寒冷、青紫、麻木、疼痛,脉细者 。 目前常用本方治疗冻疮,四肢血管痉挛症(如雷诺氏病),以及痛经而属血虚有寒者 。
阳和汤
【组成】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麻黄2克、炮姜炭2克、生甘草3克 。
【功用】温阳散寒,除痰通络:用于一切痈疽属于阴证者,如流注、痰核、瘰疬、鹤膝风等 。 使用本方应注意病变局部色白或暗、不肿或肿势散温,酸痛,并见面色无华、苔白不渴,脉沉细或迟细等全身虚寒之象 。 可用本方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阳虚者 。
补虚剂
补气剂
四君子汤
【组成】党参(或人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 。
【功用】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少便溏、身疲乏力,苔白,脉缓弱之证 。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