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景泰蓝产地是哪里,景泰蓝真正厂家是哪里( 二 )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 , 胎骨厚重坚实 , 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 。

■颜色
景泰蓝的釉料非常多种 , 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 , 有半透明感)、白(车渠色)、葡萄紫(有玻璃质感的紫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 , 色泽亮丽)这几种颜色 。

■制作过程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复杂 , 从技术方法来说 , 可分为:铸胎、掐丝、烧焊、点药、烧蓝、磨光和镀金 。

■掐丝
用镊子将压扁的细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 , 常见的图案如花纹、云纹、几何纹、人物或动物纹等;然后再使用白芨(一种植物 , 可制成植物性胶水)或是焊剂将之粘附在铜胎上 , 然后筛上银焊药粉 。

■烧焊
使用900度的高温焙烧 , 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

■点药(点蓝)
珐琅是用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而成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泽物质 , 它加上不同的氧化金属 , 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 , 也就是珐琅彩 。 熔制成的珐琅冷却后 , 变成固体 , 在填用之前 , 再磨成细粉 , 掺水调和 。 将珐琅色粉加入溶剂中 , 调出不同颜色的釉药 , 依照纹丝轮廓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 , 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 。

■烧蓝
入窑焙烧 , 使用800度的高温烧熔 , 将粉状釉料熔化 。 因为焙烧之后珐琅釉药的体积会比原来的缩小1/3左右 , 为了使器面不会凹凸不平 , 需要用同样颜色的珐琅多次填充 。 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焙烧 , 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而毫无凹坑 。

■磨光
将焙烧好的器物放入水中 , 用粗砂石、黄石、木炭等逐次打磨 , 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 , 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

■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 , 放入镀金液糟中 , 使用通电手续 , 让黄金贴附在没有上釉药的金属胎身上 。 镀金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胎身不会腐蚀生锈 , 且也具有使器物增加光亮如新、金碧辉煌的感觉 。 最后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 , 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就完成了 。

■产地
这种工艺技术的原产地有很多说法 , 大致上应该是从西亚、中亚、波斯、阿拉伯这几个地区 , 在元朝时期传入中国 , 然后在明朝景泰年间(西元1450年-1456年)大量发展并中国化 。 现在景泰蓝的主要产地是台湾和中国大陆 。

■命名
因为这项技术是在景泰年间兴盛起来 , 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 。 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 , 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 , 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 。 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

■兴盛原因
景泰蓝传入中国之后 , 在短期内能有这样的成就 , 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已具备了铸铜等冶金技术及玻璃、琉璃的制作知识 , 且懂得控制锻烧的温度 , 具有发展景泰蓝的良好条件 。 且另一方面 , 珐琅显现出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瓷的细致 , 满足了中国人的多种爱好 , 所以带动了景泰蓝在中国的发展 。

■早期
虽然景泰蓝在元朝就传入中国 , 但是因为时代、技术尚未成熟、对新事物还不熟悉…等因素 , 因此元朝时期的景泰蓝作品几乎没有留存下来 。 而到了快速发展的明朝时期 , 景泰蓝造型端庄厚重 , 色釉宛如宝石般的晶莹深沉、纹饰粗犷饱满 , 色彩对比强烈、坚实、瑰丽 , 镀金明亮金灿 。 而此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多为仿古青铜器制品 , 例如鼎、盘这类的器具 。 这些成就与特点为以后的景泰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