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颜色:盈盈

作者:黎荔
春的颜色:盈盈
夜读郭浩、李健明的《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该书从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 从文物中提取传统色, 与24节气72物候一一相应 。 其中, 由具象而生色, 又讲出色与意象的衍生, 颇有许多独具新意之处 。
比如, 雨水节气的起色, 名为“盈盈”, 取色自故宫的芙蓉石洗 。 芙蓉石又称为“玫瑰石英”、“蔷薇石英”, 是长江石中的珍稀名贵石种, 其色泽粉红, 清透温润, 美到让人心醉 。 故宫所藏芙蓉石洗, 应该是极品芙蓉冰种粉水晶, 晶体超透, 不但没有半点杂质, 就连纹理都看不到, 晶体清澈如水, 发淡淡的粉色, 有极其细润的油脂光泽 。 这种淡淡粉红之色, 被《中国传统色》的两位作者查找中日色彩相关文献, 严谨考据为“盈盈” 。
以前, 我只知道“盈盈”在古文中表示仪态美好、清澈、充盈貌等, 不知道居然是一种色彩 。 书中注解“盈盈”这种颜色, “其色若桃花映水, 皎容顾盼” 。 另配有不少带有“盈盈”二字的古文,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 再有孙复《中秋歌》咏“既爱盈盈色, 更上高高台” 。 以及紫静仪《送顾启姬北上》:“一片桃花水, 盈盈送客舟” 。 至于“盈盈”是色彩名的出处, 并没有写明, 只是以古画、古诗、古物, 和这古香古色融为一体, 给人以一种复合的审美体验 。
春的颜色:盈盈
既然将“盈盈”作为雨水时节的起色, 说明此色与春水有关, 另在注解中说“其色若桃花映水”, 将“盈盈”直接与桃花相联结, 其意春意盎然, 我觉得, 也可以将“盈盈”称之为“桃盈”, 这是一种充满少女感的春之色 。
中国传统色, 每一种颜色的名字都别致, 每一种颜色都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出来 。 古诗词中带有“盈盈”的, 无一不是描绘美人、流水、眼波、娇花, 如果要赋色的话, 以桃花色作为具象也比较准确 。 少女豆蔻初开, 盈盈玉立, 不就是一枝桃花映水吗?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 代表着一年降雨开始, 当春雨润如酥, 柳丝绿如烟之时, 桃花也在枝头笑意盈盈, 红萼锦簇, 漫如云霞, 如临水梳妆的美人 。
“盈盈”在古诗词中, 也经常用来形容眼波 。 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首词以人的眉眼来比拟山水, 眼波是水, 眉峰是山, 远行伊人走在送别者的目光中, 在“眉眼盈盈处”越走越远, 身影越来越模糊, 直至消逝 。 词人把送春和送别交织在一起写, 把眉眼和山水融合在一起写, 实在构思别致, 比喻新颖 。 我发现古人还极喜欢地用“盈盈”来写眼泪, 如张先《临江仙》:“况与佳人分凤侣, 盈盈粉泪难收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 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 。 太多了, 不一一赘述 。
春的颜色:盈盈
生活中, 有些人就是一双眼睛水汪汪的 。 一个人如果泪膜健康, 津液充足, 就会有种盈盈水光感, 泪膜厚的人看谁都是眼含春水、目送秋波的感觉 。 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随随便便瞧着你, 就让人觉得情根深种了, 若是再哭一哭, 更是叫人心疼 。 一般来说, 这样的眼睛, 除了要有健康的泪膜, 表面光滑的泪膜反光也更强烈, 显得亮而聚光;还要整个眼部大且圆, 这样进光量就多, 会有更多的光被反射出去, 显得一双眼睛亮晶晶的非常有神 。 我们常把这样的眼睛, 称之为桃花眼, 顾名思义, 像桃花 。 眼睛又大又长, 上眼皮弯曲弧度较大, 眼尾比较长 。 形状有似桃花花瓣, 眼神朦胧似醉, 妩媚多情, 楚楚可怜 。 任何一个颜色词都是“象”的表达, 初始局限在具象, 随后扩展到意象 。 “盈盈”初始具象是桃花映水, 扩展意象则是情意绵绵的眼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