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论》不只一次提到“懂劲’二字 , 首先提出“有着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 在尾声又指明“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 懂劲后越练越精 , 默识揣摩 , 渐至从心所欲” 。 非常经典的《论》 , 四次提到“懂劲”二字 , 可见懂劲在练太极拳甲的位置 , 真理性的告诉我们 , 不懂劲就无法达到上乘武功的神明阶段 。 不懂劲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就不能越练越精 , 更不能达到随心所欲 , 物来顺应的自然状态 。
我的恩师在我刚刚开始学习武氏太极拳时 , 就对我说太极拳是“劲”的变化 。 历来练武之人常说好练劲难得 , “劲”是什么?劲是阴阳 , 劲是练太极拳的大道 。 一举手投足就能看出来的是明劲 , 明劲在外.属阳为动.暗劲在内 , 为阴属静 , 内动是看不出来的 。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系传》) , 劲是阴阳的统称 , 所以与人动手只用阳劲很明显 , 劲刚 , 过刚必折 , 如只是阴劲 。 柔弱无力 , 过柔必废.不实用 。 所以《太极拳论》告诉我们“阴阳相济万为懂劲” 。 阴阳相济是刚中有柔 , 柔中带刚 。 如水火既济状.在实际动手中的随意变化 , 练太极拳数十年.我的体会就是阴阳、刚柔、虚实的变化 。
太极本无法 , 动便是法 , 法于阳阳合于数术(易理) 。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太极者 ,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 。 由动而分出阴阳两仪.所以说动是法源 , 是一阴一阳的大法 , 大法天地阴阳生万物.存太极拳运用上 , 能知阴阳变化的在与人动手上就能发挥不可胜数的阴阳变化 。 一动一静之间 , 天地人之至妙 。 “阴阳者.数之可十 。 推之可百 , 数之可千 , 推之可万 , 万之大 , 不可胜数 , 其然要一也”(《阴阳离合论》) 。 有些拳师把太极拳的动手实践用招式来讲解是大错特错.招式的变化是外家拳的手法应用变化 , 明劲在外 , 来势高些低些.拳打的长些短些 , 只是能见到的一些招数变化:无论如何变化也无法达到不叫胜数的阴阳相济的程度 。 只有在明太极之理 , 真正练到懂劲后方可达到无穷的阴阳变化 , 学以致用 , 真懂会用太极劲法才能会实战 ,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由此可见懂劲对练太极拳者的重要程度 , 如果不明太极拳之理.不懂劲法 , 不会练和做 , 只会练套路 , 练得再好 , 也是空练一场而已 。
那么怎样练才能懂劲?首先明理 , 太极者 , 理也 。 《易传》这个理源头在易经 , 实践指导要符合《太极拳论》 。 太极拳论讲得很明白 ,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我顺人背谓之粘 , 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而理唯一贯 。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 ”《太极拳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练懂劲过程中要求去会做的 , 拳论怎么讲 , 我们就应照拳论的要求去练 , 动之则分 , 太极拳是阴阳相济的 , 开为分 , 开中要有合有静 。 练时合中要有开、有分 。 打拳中 , 练劲中都要略加带进去.意念不要太重.无过不及 。 与人摸劲时的一种练法 。 让学生体悟、体感很重要整个懂劲的教练过程 , 老师必须懂劲、会练 , 这样才能教学生、喂学生劲 , 让学牛体悟内里的变化 。 太极拳是不偏不倚的中庸拳术 , 一动手要不丢不顶舍己从人 , 要无过不及 , 练时过不行 , 过为丢 , 不及不到位不行 , 如不及擎不起人 , 要知劲之用 , 飘为贵 , 同时有顺随 , 左重则左虚 , 右重则右杳 , 在劲路练习中同时体现 。
推荐阅读
- 太极功夫全在养 太极拳养生文化考
- 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浅谈开肩开胯
- 阿邓安般太极拳精要 松胯的方法
- 修正版 何人识得揽擦衣 乾隆抄本太极拳经与太极拳论
- 限定——霍金斯玩法超前了解技能搭配与释放顺序
- 如何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太极推手十二要素
-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 太极之乐-修炼太极拳乐趣无穷
- 质量改进与提高太极拳水平初探 冯志强大师谈太极拳修炼秘诀
- 尾骨翻起与撅臀 衡量太极拳的标准
- 静心慢练是活桩 太极拳中的“足”